[发明专利]多层膜和包含其的包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8345.8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1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揚;林倚剑;M·希尔;M·比尔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30;B32B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坤瑞律师事务所 11494 | 代理人: | 封新琴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包含 包装 | ||
本发明提供多层膜和由这类膜形成的包装。在一个方面,多层膜包含层A,其是具有顶部面部表面和底部面部表面的密封剂层,其中层A包含(a)包含乙烯和丙烯酸烷基酯的共聚物,其中所述共聚物的熔体指数(I2)为2至30克/10分钟,并且其中基于所述共聚物的重量,所述共聚物中丙烯酸烷基酯的总量为5至30重量%,和(b)结晶度为30%或更低且熔体指数(I2)为1.0克/10分钟或更高的聚烯烃弹性体;以及具有顶部面部表面和底部面部表面的层B,其中层B的所述顶部面部表面与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粘附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膜和包含这类膜的包装。
背景技术
可热密封和易开膜大规模用于包括例如食品产品的临时封闭容器。例如,可剥离膜可以被密封到如托盘的刚性容器。在使用期间,消费者撕掉可剥离膜。
可热密封膜必须能够在加热时密封。在典型的密封过程中,膜的背衬或网层与加热表面如密封钳口直接接触。因此,热量通过膜的背衬层传递,以熔融并熔合内部密封剂层从而形成密封件。
拉开密封件所需的力称为“密封强度”或“热封强度”,其可根据ASTM F88测量。所需的密封强度根据特定的最终用户应用而变化。对于软包装应用,如谷物衬里、零食食品包装、饼干管和蛋糕混合衬里,所需的密封强度通常在约1-9磅/英寸的范围内。例如,对于易开的谷物盒衬里,通常规定密封强度在约2-3磅/英寸的范围内,但具体的目标根据个别制造商的要求而变化。除了软包装应用之外,可密封和可剥离的膜也可用于硬包装应用,如用于便利物品的盖子(例如,如布丁的零食)和医疗装置。典型的硬包装的密封强度为约1-5磅/英寸。
还希望具有低的热封起始温度,这有助于确保快速的包装线速度和宽的密封窗口,宽的密封窗口可以适应工艺条件(如压力和温度)的变化。
通过将封盖膜密封到无定形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APET或A-PET)片材或托盘来形成一种类型的食品包装。将封盖膜密封到A-PET片材或托盘有两种典型方法。在一种方法中,将聚乙烯类密封剂层涂覆或层压在A-PET片材或托盘上,以促进片材或托盘与封盖膜的粘合。这种方法增加了A-PET片材或托盘的制造成本,并且抑制了片材或托盘的可再循环性。另一种方法涉及使用乙二醇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G)作为封盖膜中的密封剂层。这种方法导致在PET-G密封剂层和封盖膜的其余部分之间需要连接层,并且PET-G树脂需要干燥时间,这增加了成本和制造封盖膜的难度。
仍然需要能够提供所需的密封性能的将封盖膜密封到A-PET片材和托盘以及由类似材料形成的片材和托盘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多层膜,其包含密封剂层,该密封剂层在一些应用中可用作封盖膜或封盖膜的组分。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多层膜可以提供密封剂层,该密封剂层有助于将封盖膜粘附到A-PET片材或托盘,或者粘附到由类似材料形成的片材或托盘。在一些方面,通过在封盖膜上提供密封剂层使得在A-PET片材或托盘上不需要密封剂层,本发明有利地实现可再循环性并且降低了用于某些应用的A-PET片材和托盘的制造成本。此外,在一些方面,多层膜中的聚乙烯类密封剂层有利于使用吹膜工艺制造封盖膜,同时避免使用PETG型密封剂所带来的缺点。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膜,其包含:层A,所述层A是具有顶部面部表面和底部面部表面的密封剂层,其中层A包含(a)包含乙烯和丙烯酸烷基酯的共聚物,其中共聚物的熔体指数(I2)为2至30克/10分钟,并且其中基于共聚物的重量,共聚物中丙烯酸烷基酯的总量为5至30重量%,和(b)结晶度为30%或更低且熔体指数(I2)为1.0克/10分钟或更高的聚烯烃弹性体;以及具有顶部面部表面和底部面部表面的层B,其中层B的顶部面部表面与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粘附接触。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食品包装,其包含本文公开的任何多层膜和托盘,其中层A的顶部面部表面密封到托盘的至少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83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