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藏库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33004.1 | 申请日: | 2017-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6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滨田和幸;西村晃一;山口太郎;乾雄人;堀尾好正;垣内翔太;正久昌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5D17/08 | 分类号: | F25D1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藏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其具有设置有冷藏室风门(37)的冷藏室管道(28)和设置有蔬菜室风门(75)的蔬菜室管道(30)。冷藏室管道(28)和蔬菜室管道(30)对于冷却室(23)各自在不同的位置分别独立地与冷却室(23)连接。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有蔬菜室风门等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冷藏库构成为在冷藏库主体背面的冷却室生成冷气,该冷气利用送风机(例如冷却风扇)在冷藏室、冷冻室和蔬菜室等循环,冷却各室内的食品。此外,已知有构成为设置有调整向冷藏室的冷气循环量的冷藏室风门以及控制向蔬菜室的冷气循环量的蔬菜室风门,能够高效冷却蔬菜室的冷藏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32示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藏库。如图32所示,在现有的冷藏库100中,冷却室101配置于冷冻室102的背面,在冷却室101生成冷气。在冷却室101生成的冷气从冷气通路部105经由冷藏室管道106供给至冷藏室103。冷气通路部105设置于分隔冷藏室103与冷冻室102的分隔板104的、与冷却室101上表面相对的部分。此外,冷气经由从冷气通路部105的中途分支的蔬菜室管道107供给至蔬菜室108。在冷藏室管道106的对分隔板104的连接部分组装有冷藏室风门109。
此外,在形成于分隔板104的、冷气通路部105向蔬菜室管道107的分支部分组装有蔬菜室风门110。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控制分别向冷藏室103和蔬菜室108的冷气供给量。
另外,在图32所示的现有的冷藏库100中,在冷却室101内配置有冷却风扇111和冷却器112。
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藏库100能够与向冷藏室103的冷气供给独立地控制向蔬菜室108的冷气供给量。因此,有不会使蔬菜室108内过度冷却或干燥而有效地进行冷却的优点。
但是,如上述构成的现有的冷藏库100中,冷气从冷气通路部105(其从冷却室101向冷藏室103供给冷气)的中途向蔬菜室108分支并供给。因此,由于蔬菜室风门110的开闭,向冷藏室103供给的冷气量变化,冷藏室103的冷却性能产生偏差。
例如,在蔬菜室风门110被关闭时,经由冷气通路部105供给的来自冷却室101的冷气全部向冷藏室103供给。但是,当蔬菜室风门110被打开时,经由冷气通路部105供给的来自冷却室101的冷气的一部分向蔬菜室管道110分支,流向蔬菜室108,向冷藏室103的冷气量减少与之相应的量,冷藏室103的冷却性能产生偏差。
此外,从冷却室101向蔬菜室108的冷气在被吹起至设置于冷却室101上方的分隔板104的冷气通路部105的分支部分之后,向冷却室101下方的蔬菜室108供给。因此,蔬菜室管道107的全长长,通路阻力大。因此,在这样的现有的冷藏库100中,存在打开蔬菜室风门110而冷却蔬菜室108时的整体的冷气循环量下降,冷却能力下降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冷藏库中,存在如下冷藏库,即构成为设置有调整向冷藏室的冷气循环量的冷藏室风门,并且还设置有控制向冷冻室的冷气循环量的冷冻室风门,能够高效冷却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冷藏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冷藏库中,冷冻室风门配置于从收纳有冷却器的冷却器收纳室使用冷却风扇向冷冻室送风的排出风路内(冷却风扇罩开口部)。因此,存在冷气排出风路的空间增大,库内容积减小的问题。
此外,冷藏库中,存在如下冷藏库,即构成为具有设置于冷藏室下部并具有容器和顶板、且被设定为低于冷藏室的温度域的低温室的冷藏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这样的冷藏库构成为冷却了冷藏室的空气从低温室的容器下部与冷藏室底面的间隙、或低温室的容器与顶板的间隙流向低温室的容器内,流经低温室的容器内后,流向低温室背面,从冷藏室下部的分隔体背面的返回风路返回至冷却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3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