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容器前体的方法,特别是生产单个尺寸稳定的食品容器的方法,无需折叠容器前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2637.0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5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库尔特·达尔曼斯;弗兰克·维特林;乌尔里希·格雷贝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SIG技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02 | 分类号: | B65B3/02;B31B50/26;B65D5/02;B65D5/06;B31B10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董科 |
地址: | 瑞士诺***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容器 方法 特别是 单个 尺寸 稳定 食品容器 无需 折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包括工艺步骤:a)提供一种片状复合材料,其包括从所述片状复合材料的内表面到所述片状复合材料的外表面的方向上的作为层序列的相互叠加的层:i)一内聚合物层,ii)一阻挡层,和iii)一载体层,其中,所述片状复合材料包括第一纵向边缘和另一纵向边缘;其中,所述第一纵向边缘与所述另一纵向边缘相对;其中,所述片状复合材料在从所述第一纵向边缘到所述另一纵向边缘的方向上按以下顺序包括:i.第一纵向折痕,ii.第二纵向折痕,iii.第三纵向折痕,和iv.第四纵向折痕;b)沿所述第一纵向折痕产生特性在于第一内角的第一纵向折叠,并且沿所述第三纵向折痕产生特性在于第三内角的第三纵向折叠;c)沿所述第二纵向折痕产生特性在于第二内角的第二纵向折叠,并且沿所述第四纵向折痕产生特性在于第四内角的第四纵向折叠;以及d)将所述第一纵向边缘接触并连接到所述另一纵向边缘,从而获得一纵向接缝。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容器前体和一种密闭容器,它们分别可由所述方法获得;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置以及该装置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包括工艺步骤:
a)提供一种片状复合材料,其包括从所述片状复合材料的内表面到所述片状复合材料的外表面的方向上的作为层序列的相互叠加的层:
i)一内聚合物层,
ii)一阻挡层,和
iii)一载体层,
其中,所述片状复合材料包括第一纵向边缘和另一纵向边缘;其中,所述第一纵向边缘与所述另一纵向边缘相对;其中,所述片状复合材料在从所述第一纵向边缘到所述另一纵向边缘的方向上按以下顺序包括:
i.第一纵向折痕,
ii.第二纵向折痕,
iii.第三纵向折痕,和
iv.第四纵向折痕;
b)沿所述第一纵向折痕产生第一纵向折叠,并且沿所述第三纵向折痕产生第三纵向折叠;其中所述第一纵向折叠的特性在于第一内角,其中所述第三纵向折叠的特性在于第三内角;
c)沿所述第二纵向折痕产生第二纵向折叠,并且沿所述第四纵向折痕产生第四纵向折叠;其中所述第二纵向折叠的特性在于第二内角,其中所述第四纵向折叠的特性在于第四内角;以及
d)将所述第一纵向边缘接触并连接到所述另一纵向边缘,从而获得一纵向接缝;其中,所述第一内角,所述第二内角,所述第三内角和所述第四内角分别位于所述片状复合材料的内表面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容器前体和一种密闭容器,它们分别可由所述方法获得;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置以及所述装置的用途。
背景技术
一段时间以来,食品被长期保存起来,无论食品是供人类食用,还是作为动物饲料产品,通过将它们储存在一个罐子里或一个用盖子封闭的瓶子里。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可以延长保质期的方法是,可以首先通过对食品和容器,这里是罐子或瓶子,分别进行尽最大可能地杀菌,然后将食品装入容器中并密封容器。然而,这些固有的早已确立的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措施有一系列的缺点,例如需要进一步的后续灭菌。罐子和瓶子,由于它们基本上是圆柱形,所以具有不能实现非常密集和节省空间的存储的缺点。此外,瓶瓶罐罐具有相当大的固有重量,这导致运输中的能量消耗增加。另外,玻璃,马口铁或铝的生产,即使当用于该目的的原材料被再利用时,也需要相当高的能量消耗。在使用瓶子时,一个加重的因素是运输费用的增加。瓶子通常是在玻璃工厂预制的,然后必须运送到食品灌装工厂,其过程利用了相当大的运输量。此外,瓶瓶罐罐只能用相当大的力量或借助工具打开,因此也相当费力。就罐头而言,由于在打开过程中形成尖锐的边缘而造成受伤的风险很高。就瓶子而言,这是经常发生的事:在填充或在打开装满的瓶子的过程中,玻璃碎片进入食品,这在食品消耗时可能在最坏的情况下导致内伤。另外,瓶瓶罐罐都必须贴上标签,以便识别和宣传食品内容。罐子和瓶子不能容易地直接打印信息和广告信息。因此,除了印刷本身之外,需要印刷用基材,纸张或合适的膜,以及固定装置,粘合剂或密封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IG技术股份公司,未经SIG技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26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