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涂布膜和由其形成的包装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31826.6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3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A·M·凯利-罗利;M·A·丘奇菲尔德;N·L·瓦格纳;P·J·波帕;L·约皮科;C·塞拉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7/04 | 分类号: | C08J7/04;B32B27/32;C08L2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徐舒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涂布膜 峰值熔点 第一层 内层 含异氰酸酯基团 高密度聚乙烯 中密度聚乙烯 交联聚氨酯 包装本 光泽度 膜形成 折叠 耐热 测试 | ||
本发明提供涂布膜和由这类膜形成的包装。在一个方面中,涂布膜包含:(a)膜,所述膜包含(i)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包含70至100重量%的密度为0.930g/cm3或更小并且峰值熔点小于126℃的聚乙烯;(ii)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包含60至100重量%的密度为0.905至0.970g/cm3并且峰值熔点在100℃至135℃范围内的聚乙烯;和(iii)在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至少一个内层,所述内层包含40至100重量%的密度为0.930至0.970g/cm3并且峰值熔点在120℃至135℃范围内的聚乙烯,其中所述聚乙烯是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以及(b)在所述膜的所述第二层的外表面上的包含交联聚氨酯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基本上不含异氰酸酯基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布膜当在至少230°F温度下经历W‑折叠测试时是耐热的,和/或在60°下具有至少70个单位的光泽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包装的涂布膜。这类涂布膜特别适用于食品包装,如直立袋。
背景技术
多年来,为保护食品、液体、个人护理用品和其它消费品而制造的许多类型的柔性和半刚性包装已经被制造成具有通常将一层或多层聚酯和/或聚丙烯层与聚乙烯膜结合的结构,其中使用反应性聚氨酯粘合剂,以制成各层的层压材料。这类膜结构将聚酯和/或聚丙烯层的光泽度、刚度、耐热性和氧气阻隔性质与聚乙烯层的水蒸气阻隔性性质、机械性质和密封性质相结合。此外,一些包装包括金属箔层、纸板层和其它层。当然,可根据待包装产品的类型选择阻隔性质(对氧气和水蒸汽传输的阻力(或缺乏阻力))。
虽然这类包装结合了许多性质,但是这类包装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制造包装所需的许多转换和制造步骤。这类包装的另一挑战是弃置这类包装。由于这类包装由混合塑料和/或金属箔和/或纸板制成,由于这些材料的不相容性,包装通常作为废物丢弃。
因此,希望具有供用于包装的膜,所述膜基本上由单一材料(例如,聚乙烯)制成,即,由通过相同材料(例如,聚乙烯)形成的一层或多层制成,同时使除了提供所使用主要材料不能提供的功能性的材料之外的其它材料的存在最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涂布膜,所述涂布膜有利地将聚乙烯基膜(包括单层和多层膜,有和没有层压到聚乙烯膜)与聚氨酯涂层结合,所述涂布膜有利地为包装提供所需的性质,以改善相容性/可再循环特征。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用于包装的涂布膜,所述涂布膜具有与聚酯或聚丙烯基膜相当的密封温度范围和光泽度,但可在简化的制造方法中生产。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聚氨酯涂层可直接(例如,在挤出之后)施加到聚乙烯基膜的外表面上以提供涂布膜。在一些实施例中,聚氨酯涂层基本上不含异氰酸酯基团。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有利地简化了用于包装的膜生产方法,并最小化导致回收困难的不相容材料的使用。
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包含以下的涂布膜:(a)膜,所述膜包含(i)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包含70至100重量%的密度为0.930g/cm3或更小并且峰值熔点小于126℃的聚乙烯;(ii)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包含60至100重量%的密度为0.905至0.970g/cm3并且峰值熔点在100℃至135℃范围内的聚乙烯;和(iii)在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至少一个内层,所述内层包含40至100重量%的密度为0.930至0.970g/cm3并且峰值熔点为120℃至135℃的聚乙烯,其中聚乙烯是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以及(b)在所述膜的所述第二层的外表面上的包含交联聚氨酯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基本上不含异氰酸酯基团。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膜当在至少230°F温度下经历W-折叠测试时是耐热的,和/或在60°下具有至少70个单位的光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是密封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18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