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溶解混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8135.0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0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孙进永;梁挥秀;金佑河;崔相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B01F1/00 | 分类号: | B01F1/00;B01F3/12;B01F7/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海荣;穆德骏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解 混合器 | ||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溶解混合器,包括:溶解槽,用于收容粉末及用于溶解上述粉末的溶剂;粉末投入部,位于上述溶解槽的外侧;叶轮,以能够在上述溶解槽内旋转的方式设置;以及锚状物,位于上述溶解槽内,设置有通过上述粉末投入部投入的粉末的移动通道、以及与上述移动通道相连接的粉末喷出孔。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溶解混合器,更具体地涉及为了可易于溶解粉末而设计成能够分散投入粉末的溶解混合器。
本申请主张2017年1月3日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000872号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参考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羧甲基纤维素(CMC)是目前为了锂二次电池的水系负极的分散和相稳定而使用的材料,并且经过溶解及过滤工序后以溶液状态使用,从而消除了由于天然材料特有的非溶解物的存在而造成电池制备工序上的问题。
然而,在溶解成溶液状态的工序中,将羧甲基纤维素粉末直接投入溶解槽的情况下,因粒子的凝聚导致的非溶解物的产生会过多。因此,存在操作人员需要在投入粉末时分多次分批投入粉末,并且在投入时尽可能以薄的状态涂敷等工序上的难点。
进而,如上所述操作人员直接分批投入羧甲基纤维素粉末的情况下,每次都需要开放混合器而投入,因此材料被污染的危险非常高。另外对于操作人员的危险也高,并且亟需改善材料的质量。
并且,这种需求并不仅局限于羧甲基纤维素粉末的投入工序,在为了二次电池的制备而适用的其他种类的粉末的投入工序也是一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内容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设计的,因此本公开内容旨在通过改善混合器的结构,使在粉末的溶解时可能会发生的粒子凝聚导致的非溶解物的发生最小化,并且消除在粉末的投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材料的污染危险,从而提高材料的质量,并且通过粉末投入工序的自动化来提高生产率。
然而,本公开内容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局限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从以下的本公开内容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中,提供溶解混合器,包括:溶解槽,构造为收容粉末及用于溶解上述粉末的溶剂;粉末投入部,位于上述溶解槽的外侧;叶轮,以能够在上述溶解槽内旋转的方式设置;以及锚状物,位于上述溶解槽内,具有通过上述粉末投入部投入的粉末的移动通道以及与上述移动通道相连接的粉末喷出孔。
上述溶解混合器还可包括与上述溶解槽的下部相连接的溶解物排出部。
上述锚状物可具有矩形框架形状。
上述锚状物可包括:上部框架,与上述粉末投入部相连接;下部框架,位于上述上部框架的下侧;以及一对连接框架,构造为连接上述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
上述粉末喷出孔可形成于上述下部框架中。
上述下部框架的中心部可呈环形。
上述粉末喷出孔可形成在上述下部框架的中心部及上述下部框架的除了上述中心部以外的区域。
上述粉末喷出孔可仅形成在上述下部框架的中心部。
上述锚状物以能够在上述溶解槽内旋转的方式设置。
上述锚状物的旋转方向可与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一致。
上述锚状物的旋转速度可小于上述叶轮的旋转速度。
上述叶轮和锚状物可以相同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8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作氢氧化物交换膜和离聚物的聚(芳基哌啶鎓)聚合物
- 下一篇:基质混合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