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镜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0226.X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3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源一;益居健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G03B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邓云鹏 |
地址: | 300385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单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镜单元,其具有:透镜,所述透镜由沿光的光轴方向观察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圆形部和沿所述光轴方向观察具有比所述第一直径大的第二直径的第二圆形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排列而成;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沿所述光轴方向观察形成为环状,且内周面与所述第一圆形部的外周面接触;镜筒,所述镜筒具备沿所述光轴方向观察形成为圆形且与所述第一圆形部一起夹持所述密封件的第一内壁部、和在所述透镜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形成有三处以上与所述第二圆形部的外周面接触的接触部的第二内壁部。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2016年3月29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16-065654号的优先 权,并且将其全文通过参照并入本说明书。
本公开涉及透镜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将多个透镜容纳于一个镜筒的透镜单元的一个例子,有专利第 4999508号公报中记载的透镜单元。
专利第4999508号公报的透镜单元具有镜筒和由多个透镜构成的透镜组。 透镜组中位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为玻璃制,在接近相邻的透镜的一侧的周缘形 成有凹部。在凹部设有密封部件。另外,在镜筒内,接纳位于最靠物体侧的透 镜的接纳部由沿光轴方向观察圆形状的内周面构成。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在专利第4999508号公报的透镜单元中,沿光轴方向观察,与大径 的透镜的外周面接触的镜筒的内壁部为圆形。在沿光轴方向观察,圆形的透镜 和圆形的内壁部接触的结构中,由于在将透镜容纳于镜筒时,在透镜的整个周 向作用摩擦力,因此,难以修正透镜的光轴的倾斜,透镜单元的装配性差。
本公开考虑上述实际状况,提供一种透镜单元,与沿光轴方向观察,镜筒 的第二内壁部为圆形的结构相比,能够确保镜筒内的密封性并提高透镜单元的 装配性。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透镜单元,其具有:透镜,所述透镜由沿光的光轴方 向观察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圆形部和沿光轴方向观察具有比第一直径大的第二 直径的第二圆形部在光轴方向上排列而成;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沿光轴方向观 察形成为环状,且内周面与第一圆形部的外周面接触;镜筒,所述镜筒具备沿 光轴方向观察形成为圆形且与第一圆形部一起夹持密封件的第一内壁部、和在 透镜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形成有三处以上与第二圆形部的外周面接触的接触部的 第二内壁部。
在第一方面的透镜单元中,密封件由透镜的第一圆形部和镜筒的第一内壁 部夹持。第一内壁部沿光轴方向观察为圆形,在密封件与第一内壁部接触的情 况下,在密封件和第一内壁部之间难以形成间隙,所以能够确保镜筒内的密封 性。
还有,由于在镜筒的第二内壁部,在透镜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形成有三处以 上的接触部,因此,透镜的第二圆形部和镜筒的第二内壁部的接触状态形成为 在透镜的周向上隔开间隔的多点的嵌合状态。由于第二圆形部和镜筒的第二内 壁部的嵌合状态为多点的嵌合状态,从而第二圆形部和接触部的接触面积比第 二圆形部和第二内壁部的整个周向接触时的接触面积小,所以容易将第二圆形 部容纳于镜筒内。即,与镜筒的第二内壁部沿光轴方向观察形成圆形的结构相 比,能够提高透镜单元的装配性。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透镜单元,其中,第二内壁部沿光轴方向观察形成为 多边形,接触部是对应于多边形的边的平面。
在第二方面的透镜单元中,因为第二内壁部沿光轴方向观察形成为多边形, 所以沿光轴方向观察,第二圆形部和第二内壁部的接触部的接触形成点接触。 由于第二圆形部和接触部的接触为点接触,从而与沿光轴方向观察,第二圆形 部和接触部在周向上线接触的结构相比,第二圆形部和接触部的接触面积减小, 因此,第二圆形部和接触部的摩擦力减小。即,能够提高透镜单元的装配性。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的透镜单元,其中,在第二内壁部形成有将在周向上相 邻的平面相连的曲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02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