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5603.0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9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沼田光春;M·威尔逊;J·马科夫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应用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2 | 分类号: | F28F9/02;F25B39/02;F28D5/02;F28D7/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 ||
1.一种热交换器,适于在蒸气压缩系统中使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制冷剂入口和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至少带有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流过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壳体的纵向中心轴线以大致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式延伸;
制冷剂分配器,所述制冷剂分配器连接到所述制冷剂入口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制冷剂分配器具有至少一个液体制冷剂分配开口和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所述液体制冷剂分配开口分配液体制冷剂,所述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与所述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纵向地间隔开;以及
传热单元,所述传热单元配置在所述制冷剂分配器下方的所述壳体内部,使得从所述制冷剂分配器排出的液体制冷剂供给到所述传热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与分配器的所述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分离,使得排出所述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的制冷剂蒸气在流出所述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之前流入所述壳体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的纵向长度小于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总纵向长度的一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与所述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之间的纵向间隔为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总纵向长度的至少25%。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入口纵向配置在比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第二纵向端部更靠近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第一纵向端部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纵向配置在比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第一纵向端部更靠近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第二纵向端部处。
7.如权利要求1至3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与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第一纵向端部及第二纵向端部大致等距地纵向间隔开。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比所述壳体制冷剂蒸气出口更靠近所述蒸气入口。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分配器包括护罩板,所述护罩板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罩板具有护罩顶板和一对护罩侧板,一对所述护罩侧板从所述护罩顶板向下延伸以形成大致倒U形的构造。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护罩侧板包括突片,所述突片从所述护罩侧板的下端向上延伸以形成V形通道。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分配器在所述壳体内纵向延伸,并且包括第一内分配器外壳和第二外分配器外壳,
所述第一内分配器外壳配置在所述第二外分配器外壳内,所述第一内分配器外壳连接到所述制冷剂入口,并且所述第一内分配器外壳沿着所述第二外分配器外壳的纵向长度将制冷剂分配进所述第二外分配器外壳的内部空间,并且
所述第二外分配器外壳具有制冷剂蒸气分配出口开口和至少一个液体制冷剂分配开口,所述液体制冷剂分配开口分配液体制冷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分配器外壳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内分配开口,所述第一内分配开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内分配器外壳的底部、一对侧部和顶部中的至少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应用美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金应用美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56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交换器
- 下一篇:通过液压地扩宽型材之间的管而实现热交换器块的全面式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