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状玻璃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0955.7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8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奥隼人;北岛浩市;下津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4B9/10 | 分类号: | B24B9/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婷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制造 方法 | ||
本方法包括:利用端面加工装置(3)来对板状玻璃(G)的端面实施加工的端面加工工序(S3),其中,所述端面加工装置(3)具备加工工具(17a、17b)和固定板状玻璃(G)的平台(16);利用搬运装置(2)将板状玻璃(G)沿着规定的搬运方向相对于平台(16)搬入或搬出的搬运工序。端面加工工序(S3)包括利用配置在平台(16)的上方位置的平台清洗装置(10)来清洗平台(16)的平台清洗工序(S36)。在平台清洗工序(S36)中,在加工工具(17a、17b)对固定于平台(16)的板状玻璃(G)的端面加工结束后,直至将该板状玻璃(G)搬出且将新的加工用的板状玻璃(G)固定于平台(16)为止的期间,利用平台清洗装置(20)对平台(16)进行清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对端面实施加工而成的板状玻璃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制造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有机EL显示器(OLED)等平板显示器(FPD)用的板状玻璃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将利用下拉法等成形法成形的大型的玻璃基板切断,从而形成规定的大小的板状玻璃。具体而言,例如通过使用金刚石刀具等刻划轮将玻璃基板割断,从而形成板状玻璃。
在割断玻璃基板而形成板状玻璃时,在其切断面(端面)会形成几μm~100μm程度的深度的微小的裂纹。由于该裂纹会导致板状玻璃的机械强度的降低,所以通过加工板状玻璃的端面来去除该裂纹。即,为了提高板状玻璃的机械强度,防止板状玻璃的破裂、豁口,并使后续工序中的处理容易进行,在板状玻璃的端面实施磨削加工(倒角)及研磨加工。
作为板状玻璃的制造装置,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有如下的板状玻璃的制造装置,该制造装置具备:切割机,其在成形为带状的玻璃带上刻入切割线(刻划线);折断机,其沿着该切割线进行玻璃带的折断;以及倒角装置,其对折断后形成的板状玻璃的端面进行磨削。
该制造装置中的倒角装置具备能够吸引板状玻璃的平台(工作台)、测定板状玻璃的端面的位置的激光位移计、以及倒角用磨具。倒角装置利用激光位移计(非接触传感器)取得吸附固定于平台的板状玻璃的端面的位置信息,并且基于该位置信息执行倒角用磨具的位置控制。由此,倒角装置无需进行板状玻璃的定位,就能够进行倒角加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06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以往制造装置中的倒角装置在使板状玻璃吸附固定于平台的状态下,利用倒角用磨具进行端面的加工,但因该倒角加工产生的玻璃粉等异物有时会残留在平台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将待实施倒角加工的新的板状玻璃固定于平台时,该异物会附着于板状玻璃并使板状玻璃损伤,有可能会使作为产品的品质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技术课题在于,没有异物残留地清洗平台,并且效率良好地制造板状玻璃。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板状玻璃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利用端面加工装置对所述板状玻璃的端面实施加工的端面加工工序,所述端面加工装置具备加工工具和对所述板状玻璃进行固定的平台;以及利用搬运装置将所述板状玻璃沿着规定的搬运方向相对于平台搬入或搬出的搬运工序,所述板状玻璃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加工工序具备平台清洗工序,在该平台清洗工序中,利用配置于所述平台的上方位置的平台清洗装置来清洗所述平台,在所述平台清洗工序中,在所述加工工具对固定于所述平台的所述板状玻璃的端面加工结束后,直至利用所述搬运装置将所述板状玻璃从所述平台搬出且将新的加工用的板状玻璃搬入所述平台并固定为止的期间,利用所述平台清洗装置对所述平台进行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09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