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安全补丁板及使用该安全补丁板的POS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01117.3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0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吴煌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G1/00 | 分类号: | G07G1/00;G06F21/78;G06F21/8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安全补丁 使用 pos | ||
1.一种新型安全补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补丁板,所述安全补丁板依次包括玻璃基板、二氧化硅阻挡层和ITO mesh层,所述ITO mesh层上设有mesh走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安全补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补丁板在所述ITO mesh层表面还设有石墨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安全补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ITO mesh层的mesh走线的线宽和线距均为6mil。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安全补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板为钠钙基片玻璃或者硅硼基片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安全补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ITO mesh层面向外设的PCB板,且与外设的至少一个的斑马条贴合电连接,所述ITO mesh层在与所述斑马条贴合处设有mesh走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安全补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ITO mesh层在与所述PCB板的具有敏感信号器件对应位置处设有mesh走线。
7.一种使用新型安全补丁板的POS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补丁板、斑马条和PCB板,所述安全补丁板依次包括玻璃基板、二氧化硅阻挡层和ITO mesh层,所述ITO mesh层上设有mesh走线,所述斑马条一面与所述PCB板贴合电连接,另一面与所述安全补丁板上的ITO mesh层贴合电连接,所述ITO mesh层在与所述斑马条贴合处设有mesh走线,所述斑马条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新型安全补丁板的POS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补丁板在所述ITO mesh层表面还设有石墨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使用新型安全补丁板的POS机,其特征在于,所述ITO mesh层的mesh走线的线宽和线距均为6mil。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使用新型安全补丁板的POS机,其特征在于,所述ITO mesh层在与所述PCB板的具有敏感信号器件对应位置处设有mesh走线。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新型安全补丁板的POS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斑马条的数量为两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使用新型安全补丁板的POS机,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的具有敏感信号器件设置在两个所述斑马条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新型安全补丁板的POS机,其特征在于,三个以上的所述斑马条依次首尾相连围成封闭图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使用新型安全补丁板的POS机,其特征在于,围成封闭图形的三个以上的所述斑马条的内部为封闭区域,所述PCB板上的具有敏感信号器件设置在所述封闭区域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使用新型安全补丁板的POS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斑马条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斑马条首尾相连围成三角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使用新型安全补丁板的POS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斑马条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斑马条首尾相连围成四边形。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新型安全补丁板的POS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斑马条将所述安全补丁板上的mesh走线与所述PCB板串联连接起来。
18.根据权利要求7或17所述的使用新型安全补丁板的POS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斑马条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地线和信号线,所述斑马条上表面的地线与下表面的地线对称设置,所述斑马条上表面的信号线与下表面的信号线对称设置,所述斑马条上表面和下表面对应位置的地线串联连接,所述斑马条上表面和下表面对应位置的信号线串联连接,所述斑马条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四周至少一个边缘处设有地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使用新型安全补丁板的POS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斑马条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四周至少两个边缘处设有地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使用新型安全补丁板的POS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斑马条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四周的四个边缘处均设有地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111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虚拟3D场景制作方法及相关设备
- 下一篇: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