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入耳式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9616.2 | 申请日: | 201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9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温金富;曾火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亮华电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握件 耳壳 耳机线 让位 本实用新型 入耳式耳机 引线管 耳轮 喇叭 音频设备 拔出 拉扯 握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线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耳机线的两端的两个耳壳,两个耳壳内分别设置有喇叭,耳壳连接有用于让人握住的手握件,手握件设置有引线管,耳机线的两端分别经两个引线管后分别进入两个耳壳并分别连接于两个喇叭;手握件设置有用于为人体对耳轮让位的让位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手握件,且在手握件设置有用于为人体对耳轮让位的让位弧,从而使得手握件在不会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感的前提下,便于拔出耳壳,避免了耳机线因被拉扯多次而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作为一种音频输出设备,能够让使用者在不干扰到其他人的前提下,接收到电子设备的音频。目前的耳机包括头戴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入耳式耳机的优势在于占据空间少,便于携带。
但是,目前的入耳式耳机有着以下不足:由于耳壳较小,因此当使用者佩戴使用完以后想要拔出耳机时,需要通过拉扯耳机线的方式拔出,多次使用以后容易使得耳机线因拉扯而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便于取出耳壳,从而避免耳机线因被拉扯多次而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线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耳机线的两端的两个耳壳,两个耳壳内分别设置有喇叭,耳壳连接有用于让人握住的手握件,手握件设置有引线管,耳机线的两端分别经两个引线管后分别进入两个耳壳并分别连接于两个喇叭;手握件设置有用于为人体对耳轮让位的让位弧;
所述耳机线包括长度相等的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所述第一线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线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线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线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喇叭;所述第一线体套设有卡线管,所述卡线管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二线体的卡槽。
进一步的,手握件与引线管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体和所述第二线体的连接处延伸设有用于外接电子设备的外接线,所述卡线管远离所述卡槽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让所述第一线体、所述第二线体和所述外接线卷绕的卷绕件。
更进一步的,所述卷绕件包括基件和盖板,所述基件连接于所述卡线管,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基件,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翻转连接有阻挡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接线连接有外接插头,所述盖板安装有用于卡接外接插头的卡爪。
进一步的,所述耳壳远离所述手握件的一端安装有用于保护耳朵的胶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手握件,且在手握件设置有用于为人体对耳轮让位的让位弧,从而使得手握件在不会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感的前提下,便于拔出耳壳,避免了耳机线因被拉扯多次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握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线管和卷绕件的结构示意图图。
附图标记:1-耳机线,2-耳壳,3-手握件,4-卡线管,5-卷绕件,6-胶套,11-第一线体,12-第二线体,13-外接线,14-外接插头,31-引线管,32-让位弧,41-卡槽,51-基件,52-盖板, 53-阻挡板,54-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亮华电线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亮华电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296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