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夹持的组织夹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7673.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1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杨习锋;耿涛;曾晨光;曾伟澎;彭芸;金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弘和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2 | 分类号: | A61B17/1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顿海舟;李唐明 |
地址: | 5108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臂 组织夹 隆突 夹持 卡扣 本实用新型 自由端 径向方向设置 弹性合页 弧形结构 锁扣结构 增加装置 施夹器 偏移 钩部 自由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夹持的组织夹,包括通过弹性合页连接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的自由端和第二夹臂的自由端为相互配合的锁扣结构,所述第一夹臂自由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一隆突,所述第一隆突的表面沿径向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卡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隆突上设置卡扣,使用时通过施夹器夹持卡扣两侧,能够更牢固地固定住组织夹,有效防止组织夹的偏移,第一隆突上设置在钩部与第一夹臂弧形结构的连接处,可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可夹持的组织夹。
背景技术
组织夹,又称血管夹、结扎夹、止血夹,用于外科手术(主要是微创腹腔镜手术)中夹闭血管和管道组织。如用于胆囊炎、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患者胆囊切除术中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起到止血、结扎闭合作用。早期的血管或组织结扎的常用方法是针线吻合,但针线吻合存在血管内膜损伤较大、吻合操作复杂、耗时过长等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从血管夹问世以来逐渐有取代针线吻合的趋势。最初的血管夹以金属材质为主,如钛夹、银夹、不锈钢夹等,此类血管夹虽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但往往容易出现松动、游移、过早脱落等现象,且留置体内会干扰影响术后的光学影像诊断;随着1999年泰利福公司推出威克夹,不可吸收夹渐渐打开市场,成为组织结扎的一种新的选择方式,威克夹从结构设计上改善了出现松动、游移或过早脱落等现象,留置体内会亦不会干扰影响术后的光学影像诊断,但长期留置体内仍会产生潜在危害。近年来随着可吸收材料的发展,可吸收生物夹渐渐入市,但目前的可吸收夹仍存在夹闭力不足、抗滑脱力不足、腹腔镜施夹过程容易发生偏移等多种问题。
US7326223公开了带整体切割导轨的结扎夹(LIGATING CLIP WITH INTEGRALCUTTING GUIDE),具体公开了止血夹为V分叉两臂结构,由安全扣锁、弹性合页、弓型钉腿(夹体)、一体化防滑齿和隆突五部分组成。但是,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牢固性还不够,血夹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锁紧部位滑脱。
CN 203776976 U公开了一种防脱落的止血夹,具体公开了包括均为弧形结构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两条夹臂的一端采用弹性合页连接,自由端为相互配合的锁扣结构,通过一组为阴阳扣合结构,相互锁合的安全锁扣,以提高牢固性。然而,但防脱落的止血夹实际应用的效果有限。
综上,现有技术仍缺乏一种组织夹,能够有效克服手术时施夹过程容易发生偏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带卡扣机构的组织夹,可以方便组织夹在实际使用时,克服施夹过程发生偏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所述:
一种可夹持的组织夹,包括通过弹性合页连接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均为弧形结构并且弧度相互吻合,第一夹臂的自由端和第二夹臂的自由端为相互配合的锁扣结构,所述第一夹臂自由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一隆突,所述第一隆突的表面沿径向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卡扣。本装置的组织夹在使用的时候,可通过施夹器夹住卡扣,通过卡扣更牢固地固定住组织夹,有效防止组织夹的偏移。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臂的自由端设置为钩部,所述第二夹臂的自由端设置为与所述钩部相配合的钩槽,所述第一隆突设置在所述钩部与所述第一夹臂弧形结构的连接处,所述第一隆突贯穿所述第一夹臂。组织夹的连接处为应力集中点,也就是容易发生破裂的地方,隆突和卡扣设置在此处,一方面可以增强整体装置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使用卡扣固定是更加的稳固。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所述钩部、所述钩槽、所述第一隆突和所述卡扣是一体形成的,通过一个模具塑造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卡扣为圆弧状。
作为优选,所述卡扣数量为2个,所述卡扣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夹臂的边缘平齐。两个卡扣以第一夹臂的轴线为对称设置,使用时更加不会发生偏移。
作为优选,所述卡扣的弧度为15-200°。优选值为180-1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弘和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弘和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276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