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充电死机失控危险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6345.5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5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田宝军;安飞虎;祁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飞安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玉塘办事处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死机 脉冲整形模块 输出端连接 隔直模块 开关模块 充电 电路 充电电源 主控模块 失控 输入端 电池 本实用新型 输入端连接 持续导通 充电电池 充电电路 输出电流 主控CPU 过热 断开 爆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止充电死机失控危险的电路,包括隔直模块,脉冲整形模块和开关模块;隔直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主控模块,隔直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脉冲整形模块的输入端,脉冲整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开关模块的输入端,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充电电源。当控制单元CPU死机时,主控模块输出电流变为直流,防止充电死机失控危险的电路将充电电源与电池断开,有效避免了因主控CPU死机导致充电电路持续导通,对充电电池持续充电而产生的电池过压、过热甚至爆炸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管理领域,尤其是电池充电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具有充电功能的电子电器产品,大多采用控制单元完成对电池充电的管理。控制单元对充电电流、输出电压进行A/D采样,对采样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输入的电压和电流,形成“采样——分析——控制”的闭环结构,若主控模块的CPU因程序缺陷或受到意外干扰死机时,该闭环结构将失效,充电电路将处于持续导通状态,充电电源持续为电池充电,将导致充电电池出现过压、过热甚至爆炸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防止充电死机失控危险的电路,该电路可有效监测主控单元CPU的死机状态,并在 CPU死机时控制开关电路断开,停止对电池充电。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充电死机失控危险的电路,所述防止充电死机失控危险的电路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源连接,防止充电死机失控危险的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池连接,所述防止充电死机失控危险的电路包括主控模块和电源输入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直模块、脉冲整形模块和开关模块;
隔直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主控模块;
隔直模块的输出端连脉冲整形模块的输入端;
脉冲整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开关模块的输入端;
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充电电源。
优选的,防止充电死机失控危险的电路还包括滤波模块,所述脉冲整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开关模块的输入端。
优选的,隔直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主控模块的输出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脉冲整形模块的输入端。
优选的,脉冲整形模块包括整流二极管A,整流二极管B;整流二极管A的正极连接隔直模块的输出端,整流二极管A的负极作为脉冲整形电路的输出端;整流二极管B的负极连接整流二级管A的正极,整流二极管B的正极接地。
优选的,滤波模块包括第二电容;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脉冲整形模块的输出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的,开关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三三极管;
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脉冲整形模块的输出端,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级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充电电源,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开关模块的输出端,第一电阻一端连接充电电源,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直模块进行主控模块死机检测,当主控模块死机时,主控模块输出信号为恒定的高电平或低电平,隔直模块无电流通过,整个防止充电死机失控危险的电路断开,充电电源停止对电池充电。当主控正常工作时,主控输出信号为脉冲信号,隔直模块导通,脉冲整形模块将输入的信号转化成直流信号,驱动开关模块导通,使得充电电源能够为电池充电,有效避免了因主控模块死机导致开关电路持续导通,对充电电池持续充电而产生的电池过压、过热甚至爆炸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充电死机失控危险的电路的一具体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飞安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飞安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263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与NFC共用连接器的电路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