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5829.8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1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强;白宁;宗军;王含;张谨奕;李洋;王彩霞;张玮;魏方舟;孙金华;李连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2/02 | 分类号: | F24D12/02;F25B15/04;F25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技城国***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热系统 发生器 吸收式热泵 耦合 冷凝器 吸收器 蒸发器 储热 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 储热装置 供热回路 工质泵 输入端 吸收式热泵机组 传热回路 低位热能 电加热器 高位热能 空气换热 喷淋管路 运行成本 煤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所述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包括:电加热器;储热装置;吸收式热泵机组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工质泵,所述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吸收器相连,所述吸收器通过所述工质泵与所述发生器相连,且所述发生器通过喷淋管路与所述吸收器相连;供热回路,所述供热回路与所述冷凝器相连;其中所述储热装置通过传热回路与所述发生器相连以提供高位热能,所述蒸发器与空气换热以提供低位热能。本实用新型的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COP值高,可以大幅降低“煤改电”的运行成本,且系统的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采暖季雾霾严重,受环保压力的影响,各地都开始推行“煤改电”的政策,谷电采暖的利用型式多为谷电蓄热供暖,受谷电价格的影响,导致很多地区都无法经济有效的推行“煤改电”。
电能转化为热能来供暖是高品位能源向低品位能源的转化,存在不经济性。为了提高经济性,相关技术中,一种方式是利用空气热泵来供热,但是空气热泵只能输入电能,无法实现谷电的存储,也就无法24小时为居民提供供暖,且供热温度较低;另一种方式是利用吸收式热泵来供热,但是热泵的高低位热能均来源于谷电转化的热能,对降低谷电供暖成本方面毫无意义,并且还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所述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的COP值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包括:电加热器;储热装置,所述储热装置的储热介质通过所述电加热器加热;吸收式热泵机组,所述吸收式热泵机组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工质泵,所述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吸收器相连,所述吸收器通过所述工质泵与所述发生器相连,且所述发生器通过喷淋管路与所述吸收器相连;供热回路,所述供热回路与所述冷凝器相连;其中所述储热装置通过传热回路与所述发生器相连以提供高位热能,所述蒸发器与空气换热以提供低位热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可以利用谷电采暖,整个系统的COP值高,可以大幅降低“煤改电”的运行成本,且系统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还包括:空气导流塔,所述空气导流塔罩设在所述蒸发器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吸收器之间设有第一膨胀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所述发生器与所述吸收器之间的管路设有第二膨胀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所述吸收式热泵机组的工质对为氨和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所述传热回路的传热工质为空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所述传热回路的传热工质为导热油。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所述传热回路的供热端的温度不小于180℃。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所述储热装置的储热介质为相变储热介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储热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所述储热装置的储热介质为固体储热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258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水供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卡位设置的碳晶取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