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永磁式过欠压脱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1640.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5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林贵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贵旺 |
主分类号: | H01H71/32 | 分类号: | H01H71/32;H01H71/44;H01H71/02;H01H83/10;H01H83/12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地址: | 3256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式 过欠压脱扣器 控制线路板 方形腔体 脱扣机构 主基体 承载 壳体 接线窗口 排线腔 适配 本实用新型 产品性能 导线连接 空间布局 方形腔 上端面 外轮廓 连通 体内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式过欠压脱扣器,该永磁式过欠压脱扣器呈L型结构,包括永磁式脱扣机构、壳体、L型基板以及控制线路板,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L型开口,所述L型基板与所述L型开口适配,所述壳体具有主基体部和从所述主基体部的一侧、延伸的承载部,所述主基体部的内部形成方形腔体,所述承载部内部形成与所述方形腔体连通的排线腔体,所述控制线路板的外轮廓与所述方形腔体适配并设置于所述方形腔体内,所述承载部的上端面开设有接线窗口,所述永磁式脱扣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并且所述控制线路板依次经由排线腔体、接线窗口与所述永磁式脱扣机构形成导线连接。本实用设计新颖、结构及空间布局合理,并能有效提升产品性能的设计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低压电器设备的零配件,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断路器上的永磁式过欠压脱扣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广泛应用的欠(过)电压脱扣器,采用电磁工作原理和不间断工作制(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脱扣器线圈长期处于工作(吸合)状态,只有配电网络在欠(过)电压的时候,才释放一次,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电网恢复正常电压后,脱扣器线圈又要继续工作(吸合);这种脱扣器线圈长时效的保持工作的状态消耗了大量电能,也使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温升提高,加快了电器材料的老化,并且造成电源控制器(断路器)产生误动作,直接影响了供电的安全和低压开关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也给制造商和使用电器设备的厂家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基于上述因素,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永磁式过欠压脱扣器,然而由于市场上的这种永磁式欠(过)电压脱扣器的设计初衷乃是为了实现电网欠(过)电压时自动脱扣的性能,因此设计研发出来的成品只考虑到了欠(过)电瞬间的脱扣执行,却忽略了实际应用场合的非适宜性,具体来说,这种非适宜性体现如下:因为电网的波动一般都只是在极段的时间内便恢复正常,即欠(过)电压时间非常短暂,在这极短的时间内,脱扣器甚至都来不及脱扣、电网电压便已恢复正常,故此,这种非适宜性造成了很大的风险隐患,比如在欠压瞬间脱扣器的反应不及时(即电网电压恢复正常时,脱扣器反应迟滞,未能及时闭合)而产生误动作,又比如在这一瞬间脱扣器的脱扣不及时(即电网电压恢复正常时,脱扣器还未完成脱扣动作便又要进入闭合动作)而使得脱扣器内的触点不能可靠稳定的闭合等等,都是对设备运行的一种极大的潜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并能延时动作的永磁式过欠压脱扣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永磁式过欠压脱扣器,所述永磁式过欠压脱扣器呈L型结构,其包括永磁式脱扣机构、壳体、L型基板以及控制线路板,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L型开口,所述L型基板与所述L型开口适配,所述壳体具有主基体部和从所述主基体部的一侧、呈大致垂直于所述主基体部延伸的承载部,所述主基体部的内部形成方形腔体,所述承载部内部形成与所述方形腔体连通的排线腔体,所述控制线路板的外轮廓与所述方形腔体适配并设置于所述方形腔体内,所述承载部的上端面开设有接线窗口,所述永磁式脱扣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并且所述控制线路板依次经由排线腔体、接线窗口与所述永磁式脱扣机构形成导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具体的结构描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控制线路板包括
EMC电路:用于吸收电网电压产生的波动;
整流滤波电路:用于将从EMC电路输入的交流电整流成脉动的直流电并达到平滑的脉冲式电压;
电源电路:用于输出直流稳定的电压;
采样电路:实时采集电源电压信号;
微处理控制电路:用于对采集的电压信号进行判断处理并输出相应的指令;
延时选择电路:用于控制欠压脱扣器在欠压时的延时控制时间;
场效应管控制电路:接收微处理控制电路的信号并对永磁式脱扣机构执行相应的开通与关闭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贵旺,未经林贵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216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热保护器静触片
- 下一篇:断路器电动操作机构的双齿轮同步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