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免绕组弯折的无线充电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21528.8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3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易海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14 | 分类号: | H01F38/14;H01F27/28;H01F27/29;H01F27/02;H01F27/36;H02J50/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王记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端头 无线充电线圈 本实用新型 线圈模组 缓冲层 弯折的 依次设置 底垫层 安全性可靠性 圆心 实心圆形 线圈绕组 圆形边缘 圆形结构 保护层 屏蔽层 石墨层 弯折 匹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避免绕组弯折的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底垫层、PCB板、线圈模组、第一线圈端头和第二线圈端头;所述底垫层、PCB板和线圈模组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线圈模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保护层、石墨层、屏蔽层、线圈和缓冲层;所述线圈的形状为实心圆形,且线圈绕组的一端位于圆形边缘并连接于第一线圈端头,绕组的另一端位于圆形的圆心并连接于第二线圈端头;所述第一线圈端头和第二线圈端头连接于PCB板;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与第二线圈端头的直径相匹配,且第二线圈端头位于缓冲层中。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免绕组弯折的无线充电线圈,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得线圈在设计为圆形结构时,绕组也不会出现弯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避免绕组弯折的无线充电线圈。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方式,但部分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的感应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如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无线充电线圈的功率随着线圈面积的增大而增大,然而现有的无线充电线圈为了避免绕组接头出现弯折,往往采用空心圆环的结构设计,这种设计会减小线圈面积,从而降低了无线充电线圈的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无线充电线圈为了避免绕组接头出现弯折,往往采用空心圆环的结构设计,这种设计会减小线圈面积,从而降低了无线充电线圈的功率,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绕组弯折的无线充电线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避免绕组弯折的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底垫层、PCB板、线圈模组、第一线圈端头和第二线圈端头;所述底垫层、PCB板和线圈模组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线圈模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保护层、石墨层、屏蔽层、线圈和缓冲层;所述线圈的形状为实心圆形,且线圈绕组的一端位于圆形边缘并连接于第一线圈端头,绕组的另一端位于圆形的圆心并连接于第二线圈端头;所述第一线圈端头和第二线圈端头连接于PCB板;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与第二线圈端头的直径相匹配,且第二线圈端头位于缓冲层中。
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线圈的功率随着线圈面积的增大而增大,然而现有的无线充电线圈为了避免绕组接头出现弯折,往往采用空心圆环的结构设计,这种设计会减小线圈面积,从而降低了无线充电线圈的功率。本实用新型应用时,由于线圈的形状为实心圆形,所以相比于现有的圆环线圈增大了面积,提高了功率,同时,由于缓冲层的存在,对第二线圈端头进行保护,使得第二线圈端头在从线圈中伸出的时候,可以采用缓慢变坡度的方式进行延伸,避免了出现弯折,从而保证了线圈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且由于保护层、石墨层和屏蔽层的设计,使得电磁波在进入屏蔽层后,被大量吸收,避免了电磁辐射泄露,同时石墨层对整体结构进行散热,进一步加强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得线圈在设计为圆形结构时,绕组也不会出现弯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缓冲层采用支撑泡棉。
进一步,所述屏蔽层采用锰锌合金。
进一步,所述线圈采用漆包线绕组。
进一步,所述保护层采用铝合金材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免绕组弯折的无线充电线圈,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得线圈在设计为圆形结构时,绕组也不会出现弯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易海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易海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215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