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换挡器罩盖防尘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3811.8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8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昌;文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52 | 分类号: | F16J15/52;B60K20/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垫 防尘带 本实用新型 左右移动 换挡器 汽车用 滑槽 滑片 通孔 罩盖 凹槽配合 滑动行程 限位结构 防尘 漏洞 换挡杆 加强筋 条形孔 主滑片 滑动 竖向 贯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换挡器罩盖防尘带,包括防尘带本体、主滑垫、副滑垫,所述的副滑垫前后两端可沿左右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滑槽内,副滑垫上开设有供换挡杆左右移动的其长度大于第二通孔直径、小于第一通孔长度的条形孔;所述的滑槽与主滑垫、副滑垫之间设置有避免其在左右移动过程中出现沿竖向贯通防尘带本体、主滑垫和副滑垫漏洞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加强筋与主滑片的第一凹槽、副滑片的第二凹槽配合,控制副滑片的滑动行程,从而起到防止漏洞、防尘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零部件,具体地指一种汽车用换挡器罩盖防尘带。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汽车用换档面罩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为采用PVC等材料制作的皮套结构,另一种采用TPE等材料制作的防尘带结构。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防尘带式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单纯直线运动的换档机构可以直接防尘带上开孔,与换档杆配合实现较好的遮盖效果,如果换档机构还需要进行左右运动,为了实现较好的遮盖效果则需要在防尘带上增加可以左右运动的副滑片。
公开号为CN103791090A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挡器防尘滑垫,包括主滑垫和第一副滑垫、第二副滑垫,主滑垫上有第一条形孔,第一副滑垫上有小于第一条形孔的第二条形孔,第二副滑垫上开有与换挡杆配合的圆孔。第一副滑垫和第二副滑垫按至上而下的顺序叠在一起后装配到主滑垫背面的滑槽中,并且可以在主滑垫的滑槽中左右滑动。主滑垫、第一副滑垫和第二副滑垫通过第二副滑垫上设的圆孔与换档杆装配在一起,换挡杆的左右转动通过第二副滑垫可带动第一副滑垫一起左右移动;换挡杆的前后转动通过第二副滑垫可带动主滑垫的前后运动。
当第二副滑垫可带动第一副滑垫一起左右移动时,第一副滑垫经常会发生滑动过量的现象,导致防尘带发生漏洞问题,从而使灰尘从漏洞处进入。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控制副滑片运动量的防尘带,解决换挡杆左右运动时发生的防尘带漏洞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控制副滑片运动量的汽车用换挡器罩盖防尘带,解决换挡杆左右运动时发生的防尘带漏洞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用换挡器罩盖防尘带,包括防尘带本体;所述的防尘带本体上开设有供换挡杆左右移动的长圆形第一通孔,还包括主滑垫,所述的防尘带本体下端面设置有滑槽,所述的主滑垫前后两端可沿左右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滑槽内,主滑垫上开设有供换挡杆穿过、且直径与第一通孔宽度对应的圆形第二通孔;
其特征在于:主滑垫与防尘带本体之间布置有至少一片副滑垫,所述的副滑垫前后两端可沿左右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滑槽内,副滑垫上开设有供换挡杆左右移动的其长度大于第二通孔直径、小于第一通孔长度的条形孔;所述的滑槽与主滑垫、副滑垫之间设置有避免其在左右移动过程中出现沿竖向贯通防尘带本体、主滑垫和副滑垫漏洞的限位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开设于主滑垫前后两端的第一凹槽和副滑垫前后两端的第二凹槽;所述的滑槽内设置有向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凸起的限位筋条,第一凹槽沿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凹槽沿左右方向的长度;换挡杆左右移动驱动主滑垫、副滑垫运动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左右端分别与限位筋条配合对主滑垫、副滑垫的左右方向行程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当第二通孔对应于条形孔左端、第一通孔左端时,限位筋条与第一凹槽右端、第二凹槽右端进行限位。
更进一步的,当第二通孔对应于条形孔右端、第一通孔右端时,限位筋条与第一凹槽左端、第二凹槽左端进行限位。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副滑垫有两片,由上至下依次叠加放置于主滑垫与防尘带本体之间,由上至下副滑垫上开设的条形孔长度逐渐减小、前后方向的第二凹槽长度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的主滑垫上端面位于第二通孔四周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环状翻边;所述的翻边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条形孔和第一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38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