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2263.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9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楠;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7/18 | 分类号: | E04B7/18;E04D13/035;E04D13/18;H02S20/23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许莲英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体结构 采光 太阳能转换模块 通风 本实用新型 电动天窗 屋面模块 支撑框架 建筑物 反光层 顶层 风帽 屋顶 迎风 模块设置 新型屋顶 漫反射 上表面 风压 热压 屋体 室内 地域 风向 | ||
1.一种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包括支撑框架(1),电动天窗(2)、反光层(3)、屋面模块(4)、风帽模块(5)和太阳能转换模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框架(1)包括顶层(11)和设置在所述顶层(11)两侧,并与所述顶层(11)的边缘分别相连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其中,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域的主导风向,第一墙体结构(12)设置在建筑物的背风侧,第二墙体结构(13)处于建筑物的迎风侧,所述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关于所述顶层(11)对称,都包括上、中、下三个墙体结构,其中,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1)与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23)通过第一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22)连接,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与第二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33)通过第二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32)连接;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1)与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23),呈异面平行,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与第二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33),也呈异面平行;
电动天窗(2)安装在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21)上,该上墙体的上边缘与所述的顶层(11)相连;
反光层(3)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中墙体(122)内侧墙壁上和斜面结构(31)的上表面;
所述的屋面模块(4)是建筑物屋体(7)与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连接部分,所述的屋面模块(4)与所述第一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23)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二墙体结构的下墙体(133)的下边缘相连;
所述的风帽模块(5)的上边缘与所述的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的上边缘相连,斜向下,并与所述的第二墙体结构的上墙体(131)的夹角为锐角;
太阳能转换模块(6)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1)的顶层(11)和所述风帽模块(5)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框架(1)和风帽模块(5)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转换模块(6)通过安装在太阳能转换模块(6)上的矩形钢管(61)和预埋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片(62)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分别与所述的顶层(11)和所述的屋面模块(4)连接的角度为90度,也就是说,所述的支撑框架(1)的顶层(11)与所述的屋面模块(4)所在的平面呈异面平行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层(3) 为漫白色的上光金属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墙体结构(12)和第二墙体结构(13)分别与所述的顶层(11)和所述的屋面模块(4)连接的角度为90度,也就是说,所述的支撑框架(1)的顶层(11)与所述的屋面模块(4)所在的平面呈异面平行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层(3)为漫白色的上光金属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层(3)为漫白色的上光金属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光通风兼备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层(3)为漫白色的上光金属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22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屋顶窗的安装框架及包括这种安装框架的成套部件
- 下一篇:一种集成吊顶灯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