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冷却水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9172.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3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华;李泽斌;叶林;吴海;程志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7;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王志兴 |
地址: | 246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水通道 进水通道 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 进口和出口 导水机构 电池模组 冷却水箱 电池 整体式设计 程度减小 高温位置 局部热区 均匀排列 快速焊接 温度差异 相对设置 箱体外部 整体焊接 整体寿命 冷却液 支撑筒 水箱 侧壁 衰减 连通 成型 浸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冷却水箱,包括箱体和导水机构,所述导水机构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进口和出口;所述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在所述箱体内相对设置,所述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有若干孔;所述进口和出口设在所述箱体外部,分别连通所述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之间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电池支撑筒。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冷却液浸泡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减小电池组内的温度差异,抑制局部热区的形成,防止高温位置处电池过快衰减,增加电池组的整体寿命;整体式设计,可以实现整体焊接,使水箱可以快速焊接成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冷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冷却水箱。
背景技术
随着常规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耗已达到顶峰并逐步趋向枯竭,环境污染日益突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在当前全球汽车工业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下,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在国际上已达成共识。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趋势看,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电池的热相关问题是决定其使用性能、安全性、寿命及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动力电池模组热管理的两个重要指标为:
1)保持电池内和电池间的温度均衡;
2)把电池的绝对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电动汽车中电池的适宜温度在25-45℃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将引起电池寿命的较快衰减,控制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电池使用寿命较长,可靠性也较高。设计性能良好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可以及时带走电池工作时产生的过多热量,使电池的温升在合理范围内,改善电池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提高电池的寿命和可靠性。
目前车用动力电池的大型化使得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减小,电池内部热量不易散出,更可能出现内部温度不均、局部温升过高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速电池衰减,缩短电池寿命。传统的电池冷却系统主要为风冷,虽然能达到一定的冷却效果,但是易产生电池局部温度过高现象。而且在极寒的环境下,电池充电效果差,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冷却和保温作用的电池模组冷却水箱。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电池模组冷却水箱,包括箱体和导水机构,所述导水机构包括进水通道(1)、出水通道(2)、进口(3)和出口(4);所述进水通道(1)和出水通道(2)在所述箱体内相对设置,所述进水通道(1)和出水通道(2)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有若干孔;所述进口(3)和出口(4)设在所述箱体外部,分别连通所述进水通道(1)和出水通道(2);所述进水通道(1)和出水通道(2)之间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电池支撑筒(5)。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包括边墙(6)、上多孔板(7)和下多孔板(8);所述边墙(6)围绕成封闭环形;所述上多孔板(7)和下多孔板(8)分别连接在所述边墙(6)的上下端,盖住所述边墙(6)的上下端开口;所述上多孔板(7)和下多孔板(8)上均开有对应各电池支撑筒(5)上下端的孔;所述进水通道(1)和出水通道(2)分别安装在所述边墙(6)相对的两侧内壁上。整体式设计,可以实现整体焊接,使水箱可以快速焊接成型。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为长方体,所述边墙(6)、上多孔板(7)和下多孔板(8)分别构成长方体的侧面和上、下底面。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通道(1)和出水通道(2)相对的侧壁分别为进口侧边板和出口侧边板,所述进口侧边板和出口侧边板分别与其安装处的边墙(6)内壁形状相同且相互相平行。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多孔板(7)和下多孔板(8)之间连接有支撑柱(9)。用于支撑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使结构更加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91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抽负压装置
- 下一篇:具有聚丙烯绝缘护层的车用电池散热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