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电缆放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6939.6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4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董韬;巩保峰;苗俊杰;武光华;杨海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6 | 分类号: | H02G1/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张杰;李志民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侧板 本实用新型 电力电缆 转动连接 放线器 支撑板 施工 电力电缆铺设 传感器探头 连接传感器 计数器 电缆放线 电缆线盘 施工效率 张紧轮组 转轴转动 行走轮 中心轴 探头 线轴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电缆放线器,包括机架、依次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上的电缆线盘、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架上的张紧轮组、转动连接在第三支架上的过线轴以及设置在机架下方的行走轮;第三支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板上的两个侧板、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的中心轴、设置在侧板内侧的传感器探头以及设置在机架上连接传感器探头的计数器。本实用新型具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运行可靠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缆铺设施工中,极大的方便了电缆放线施工,有效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并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电缆放线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的发展,在各类配电网络中电缆的用量持续增加,但电缆的敷设和施放质量及效率一直未能得有效的解决,目前在电缆敷设和施放施工过程中,电缆运送到现场后,需要使用吊车起吊的方式进行敷设,这种操作方式不仅需要施工人员耗费极大的体力同时也极容易增加电缆自身的扭矩或损伤电缆绝缘层,从而为日后供电安全带来隐患。供电线路主要由各种供电线缆连接的各种电力控制设备构成。其中,电力控制设备中也架设有各种供电线缆,这种供电线缆从材质硬度上,可以大致分为硬质线缆和软质线缆。软质线缆就是线缆的绝缘皮及线芯都比较柔软,不易成型,一般适合多股线缆扎捆定型后进行电力连接。相反的,硬质线缆就是线缆的绝缘皮和线芯都相对较硬,一般受力后才能弯曲变向,容易成型,一般单股硬质线缆即可独立进行电力连接。正是由于上述区别,目前,在电力控制设备中,硬质线缆已基本取代软质线缆。无论使用哪种线缆,在架设或铺设线缆时一般都是从沿线盘盘线方向对线缆进行放线。由于没用专用的放线快速的电力电缆放线装置不但操作麻烦,费时费力,而且拉出的硬质线缆不但不直,而且并不知道实际放出了多少长度的线缆,不便于使用,现有的放线器在放线到所需长度后需要借助另外的铰线钳或者切割刀将线缆切断,绞断的线缆接头处扭曲变形,需整理再连接,切割刀具需人力将线缆绷紧后再切割,不仅费力而且切割速度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精确计量放线长度的电力电缆放线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力电缆放线器,包括机架、依次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上的电缆线盘、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架上的张紧轮组、转动连接在第三支架上的过线轴以及设置在机架下方的行走轮;
所述第三支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板上的两个侧板、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的中心轴、设置在侧板内侧的传感器探头以及设置在机架上连接传感器探头的计数器;
所述过线轴包括过线轴本体、设置在过线轴本体上的中轴通孔和设置在过线轴本体上且与传感器探头相对的磁块;所述中轴通孔套装在中心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块的数量为个以上,以过线轴本体侧部中心为圆心圆周均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轴与侧板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凸台;
所述限位凸台的直径大于中轴通孔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依次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锁线器和第二锁线器;所述第一锁线器位于第三支架的后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上固定设置有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上设置有位于第一锁线器和第二锁线器上方的裁割机构;所述裁割机构包括下端固定在第四支架上的升降杆、固定在升降杆上端的裁割刀,所述裁割刀位于第一锁线器和第二锁线器之间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69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