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单体入槽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6324.3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9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余万民;叶永强;陈阿扣;许晶辉;俞黎璠;乔仁锋;陈康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溪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李玉成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单体 夹具 入槽设备 顶针 本实用新型 壳体定位 顶料台 顶料 台架 竖直送料气缸 水平送料气缸 顶针气缸 竖直移动 装配效率 滑动板 上开口 下开口 装配 移动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单体入槽设备,包括台架、用于定位蓄电池单体的夹具、位于夹具上方的顶针以及位于夹具下方的顶料台,所述的顶料台上设有壳体定位台,所述夹具的顶部设有蓄电池单体进入的上开口,所述夹具的底部设可供蓄电池单体通过的下开口以及对蓄电池单体进行支撑的滑动板,所述台架上设有带动顶针向夹具内移动的顶针气缸以及带动顶料台竖直移动的竖直送料气缸,所述顶料台上设有带动壳体定位台水平移动的水平送料气缸。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的蓄电池单体入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单体入槽设备。
背景技术
蓄电池装配工序是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目前很多蓄电池生产企业的蓄电池装配很多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如蓄电池入槽工序采用手工入槽,入槽操作人员将蓄电池单体依次装入蓄电池壳体的单格中。这种传统装配方式生产效率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人工入槽容易在入槽的过程中对电池单体和壳体造成损伤,蓄电池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的蓄电池单体入槽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电池单体入槽设备,包括台架、用于定位蓄电池单体的夹具、位于夹具上方的顶针以及位于夹具下方的顶料台,所述的顶料台上设有壳体定位台,所述夹具的顶部设有蓄电池单体进入的上开口,所述夹具的底部设可供蓄电池单体通过的下开口以及对蓄电池单体进行支撑的滑动板,所述台架上设有带动顶针向夹具内移动的顶针气缸以及带动顶料台竖直移动的竖直送料气缸,所述顶料台上设有带动壳体定位台水平移动的水平送料气缸。
这样,壳体定位台用于定位壳体,壳体定位台可相对顶料台水平移动,便于壳体上料并与夹具的下开口在水平方向对齐。顶料台可竖直方向移动,使得壳体上端靠近夹具的下开口。夹具用于定位待安装的蓄电池单体,在夹具内放置蓄电池单体时滑动板位于夹具的下开口处,从而对蓄电池单体进行支撑。在进行入槽操作时,滑动板平移解除对于蓄电池单体的支撑,通过顶针推动蓄电池单体,将所有的蓄电池单体同时推入到壳体中,大大降低了蓄电池单体的入槽时间。顶针在推动过程中,所有蓄电池单体受力保持一致,可有效防止蓄电池单体或壳体受到损坏,装配后的蓄电池产品一致性较好,提高了产品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夹具的上方设有整耳面板,所述整耳面板设有供顶针通过的顶针孔,整耳面板朝向夹具的一面上设有第一整耳支架和第二整耳支架,所述第一整耳支架在顶针孔的一侧设有竖直布置第一整耳板,所述第二整耳支架上在顶针孔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一整耳板平行的第二整耳板,所述的台架上设有带动整耳面板竖直移动的整耳面板气缸,所述整耳面板上设有带动第一整耳支架和第二整耳支架相向移动的第一整耳气缸和第二整耳气缸。这样,在蓄电池单体装配到壳体内之前,第一整耳板和第二整耳板相互靠近,对蓄电池单体上方的极耳整形,保持极耳平整。
作为优选,所述的整耳面板上设有若干导杆,所述导杆的顶部设有上顶板,所述的顶针与导杆滑动配合。导杆对顶针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保证顶针移动轨迹精准。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针包括顶针本体以及用于定位顶针本体的顶针座板,所述台架在顶针座板的上方设有顶针平台板,所述顶针气缸设置在顶针平台板上,顶针气缸的活塞杆连接顶针座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料台包括平行布置的送料平台板和滑动顶板,所述竖直送料气缸的活塞杆与滑动顶板连接,所述的送料平台板设有与壳体定位台滑动配合的滑轨,送料平台板在壳体定位台的两侧分别设有送料小气缸,所述送料小气缸的活塞杆与滑动顶板连接。送料小气缸作用于滑动顶板时,可改变送料平台板和滑动顶板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溪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长兴溪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63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单体入槽顶针机构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模块化并联管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