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腋下拐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3405.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0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凌晴翔医疗康复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02 | 分类号: | A61H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左恒峰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腋下 可旋转的 支撑件 撑杆 本实用新型 手握部 腋下部 脚掌 底端 地部 防滑 缓冲 下端 着地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腋下拐,包括腋下部、撑杆、手握部,所述撑杆底端设置有可旋转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下端设置有着地部;该腋下拐通过可旋转的着地结构设计,在拄拐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类似脚掌的作用,分散缓冲了压力,也提高防滑度,腋下拐使用起来就更加舒适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腋下拐杖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旋转支脚的腋下拐。
背景技术
腋下拐是下肢残疾人和术后康复病人等行动和康复必不可少的工具,用于支撑平衡身体和辅助行走,其中作为腋下拐着地部的支脚要一直与地面接触,且承受最大的压力,是腋下拐的一个关键部位。目前腋下拐的支脚通常为简单的竖直柱状,受力大而集中,不但容易打滑,而且会直接反作用到腋下部位,长期使用容易导致使用人疲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腋下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腋下拐,包括腋下部、撑杆、手握部,所述撑杆底端设置有可旋转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下端设置有着地部。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撑杆底端设置有分度件,所述分度件上设置有分度凸位,所述支撑件内设置有分度凹位。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着地部包括有前侧的前着地位、中间凹位、后侧的后着地位,其中前着地位、后着地位为向下凸的弧形状,中间凹位为向上凹入状。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手握部包括有前端手握部和后端支撑部,所述前端手握部为向内凹入的弧形状,所述后端支撑部向外侧伸出形成一个弧形凸出部,且后端支撑部上端也是弧形状。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支撑件包括有对应前着地位的前斜连接部、对应中间凹位的中间连接部、对应后着地位的后斜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腋下拐通过可旋转的着地结构设计,在拄拐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类似脚掌的作用,分散缓冲了压力,也提高防滑度,腋下拐使用起来就更加舒适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件、着地部等部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件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手握部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透彻的理解本发明,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发明创造仍可实现,即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可更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
参照图1、图2,一种腋下拐,包括腋下部1、撑杆2、手握部3,所述撑杆2底端设置有可旋转的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的下端设置有着地部5。支撑件4和着地部5组成一个可旋转的着地结构,拄拐的时候,着地部5撑着地,配合可旋转的支撑件4,就形成了一个类似脚掌的作用,分散缓冲了压力,也提高防滑度,十分适合老年人和较严重的伤残病人使用。本实施例的支撑件4采用较坚硬的塑料制成,而着地部5则采用软胶制成。参照图3,所述撑杆2底端设置有分度件6,所述分度件6上设置有分度凸位61,所述支撑件4内设置有分度凹位44,分度件6的分度凸位61可卡进分度凹位44,这样支撑件4在旋转时就通过分度凹位44分度定位旋转的角度,而不会晃来晃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凌晴翔医疗康复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凌晴翔医疗康复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34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辅助行走的骨科助力拐杖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