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农作物秸秆发酵产沼气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89763.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7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园;代淑梅;郭长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12M1/38;C12M1/36;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4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处理罐 加热板 农作物秸秆 预处理单元 控制面板 冷却盘管 搅拌器 发酵 沼气 本实用新型 发酵单元 集气单元 电机 预处理 搅拌器转动 电机连接 电机驱动 电路连接 环绕设置 控制电机 出水口 进水口 加热 调控 外部 维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农作物秸秆发酵产沼气的装置,包括预处理单元、发酵单元和集气单元,其中预处理单元包括电机、预处理罐、冷却盘管、加热板、搅拌器、第一控制面板;电机和加热板与第一控制面板通过电路连接,通过第一控制面板控制电机的转速和加热板的温度;预处理罐置于加热板上,通过加热板对预处理罐内原料进行加热;搅拌器一端与电机连接,电机驱动搅拌器转动,搅拌器另一端深入预处理罐底部来搅拌原料;冷却盘管主体环绕设置在预处理罐内部,冷却盘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预处理罐外部。本实用新型用于农作物秸秆发酵产沼气的装置,采用独立的预处理单元和发酵单元、集气单元,便于逐个对各单元进行调控,简单方便,易于维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沼气发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农作物秸秆发酵产沼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农作物秸秆来源广泛、资源量大,但目前秸秆多直接进行焚烧处理,一方面污染了环境,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了实现秸秆的有效处理,利用秸秆制备沼气的方式应运而生。现有的秸秆发酵制沼气多采用连续发酵装置,装置较复杂,且连续发酵过程中一处出现问题后会对整个工艺过程造成影响,会造成维修困难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连续发酵过程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农作物秸秆批式厌氧发酵产沼气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农作物秸秆发酵产沼气的装置,包括预处理单元、发酵单元和集气单元,其中:预处理单元包括电机、预处理罐、冷却盘管、加热板、搅拌器、第一控制面板;电机和加热板与第一控制面板通过电路连接,通过第一控制面板控制电机的转速和加热板的温度;预处理罐置于加热板上,通过加热板对预处理罐内原料进行加热;搅拌器一端与电机连接,电机驱动搅拌器转动,搅拌器另一端深入预处理罐底部,用于搅拌原料;冷却盘管主体环绕设置在预处理罐内部,冷却盘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预处理罐外部,通过向冷却盘管内通入冷水来使原料冷却降温;通过预处理单元实现原料的升温、恒温、冷却预处理过程。
进一步的,预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一温度探头和压力表,第一温度探头和压力表贯穿预处理罐顶部,用于实时显示预处理罐内的温度和压力大小。
进一步的,预处理单元还包括收集槽、导料管和阀门,导料管一端位于预处理罐底部一侧,另一端深入收集槽内;阀门位于导料管上,原料预处理过程中,阀门关闭,预处理过程结束后阀门开启,原料导入收集槽内。
进一步的,导料管的管径为5-20mm。
进一步的,发酵单元包括磁力搅拌器、发酵瓶和搅拌转子;磁力搅拌器包括第二控制面板和加热槽;发酵瓶置于加热槽内部,搅拌转子置于发酵瓶中;第二控制面板控制加热槽的温度和搅拌转子的转速;经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原料导入发酵瓶中,接种污泥,密封发酵。
进一步的,发酵单元还包括第二温度探头,第二温度探头插入加热槽中,并与第二控制面板通过电路连接,在第二控制面板上显示第二温度探头检测的温度。
进一步的,集气单元包括玻璃管、气体收集瓶和液体收集瓶,发酵瓶中发酵产生的沼气经玻璃管导入至气体收集瓶中,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农作物秸秆发酵产沼气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农作物秸秆发酵产沼气的装置,采用独立的预处理单元和发酵单元、收集单元,便于逐个对各单元进行调控,简单方便,易于维修;预处理单元中通过第一控制面板可实现对预处理过程中温度、压力和搅拌转速的控制与监控,发酵单元中通过第二控制面板控制发酵瓶中反应物的温度及搅拌转速,实现精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反应过程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97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