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模具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87154.2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9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罗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坤钰映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B29C3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林祖锋 |
地址: | 402260 重庆市江津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盘 条形限位孔 环形围墙 扇齿轮 滑道 推块 底座 间歇转动机构 模具输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 推送机构 伸缩杆 外齿圈 旋转式 储存 出料 模具 啮合 上表面边缘 传送效率 滑动方向 配合设置 偏心位置 周向滑动 传送带 固定架 内模具 底壁 铰接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模具输送系统,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旋转盘和储存滑道,间歇转动机构配合设置有往复推送机构;旋转盘上表面边缘沿其周向滑动设置有环形围墙,环形围墙通过固定架与底座相连,环形围墙上开有出料缺口,出料缺口下侧设置有传送带;间歇转动机构包括扇齿轮和与扇齿轮啮合的外齿圈,外齿圈沿旋转盘的周向方向连接在旋转盘的边缘上;往复推送机构包括推块,推块位于储存滑道内模具远离旋转盘的一侧,推块与扇齿轮的偏心位置之间铰接有伸缩杆,且储存滑道底壁沿模具的滑动方向开有条形限位孔,伸缩杆穿过条形限位孔并在条形限位孔内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对模具的传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模具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内部的一些塑料内饰件一般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加工而成,例如:地毯,地毯以橡塑颗粒为原料,橡塑颗粒在注塑机内加热形成熔融状态之后,通过注塑机将其从模具的注塑口注入模具内进行注塑,然后对模具进行冷却,冷却之后的模具将内部成型的地毯预制品经过切割、打孔等工作之后形成地毯成品。
现有的地毯在进行注塑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将模具搬到注塑机前进行注塑,然后再将注塑好的模具搬走,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整个过程对模具的输送效率低,从而减小了注塑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模具输送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模具的输送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式模具输送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由间歇转动机构驱动进行间歇转动的旋转盘和用于存储和向旋转盘上运送模具的储存滑道,间歇转动机构配合设置有往复推送机构,往复推送机构以间歇转动机构的动力将储存滑道上的模具间歇有序的推送到旋转盘上;
所述旋转盘上表面边缘沿其周向滑动设置有环形围墙,环形围墙通过固定架与底座相连,环形围墙上开有出料缺口,出料缺口下侧设置有传送带;
所述间歇转动机构包括由动力器驱动转动的扇齿轮和与扇齿轮啮合的外齿圈,外齿圈沿旋转盘的周向方向连接在旋转盘的边缘上;
所述往复推送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储存滑道内的推块,推块位于储存滑道内模具远离旋转盘的一侧,推块与扇齿轮的偏心位置之间铰接有伸缩杆,且储存滑道底壁沿模具的滑动方向开有条形限位孔,伸缩杆穿过条形限位孔并在条形限位孔内往复移动。
使用时,由动力器驱动扇齿轮转动,通过外齿圈进行动力传递使旋转盘转动,扇齿轮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伸缩杆驱动推块滑动,将储存滑道内的模具推送到旋转盘上;条形限位孔限定了推块的滑动距离;当扇齿轮与外齿圈脱离啮合状态,对模具进行注塑工作;注塑完成之后,扇齿与外齿圈再次处于啮合状态,旋转盘继续转动,当模具转动到出料缺口处时,模具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从出料缺口滑动到传送带上运走;动力器在运行的过程中再次通过推块将储存滑道上的模具推送到旋转盘上,从而实现了连续的输送工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扇齿轮、外齿圈、旋转盘、推块和伸缩杆等部件形成一个连续的输送生产线,提高了对模具的输送效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合理的利用了动力器的动力,通过扇齿轮、外齿圈、旋转盘推块和伸缩杆实现了完成了模具的进料和输送工作,合理利用了能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模具输送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坤钰映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坤钰映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71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塑过程中产生的塑料件废料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背光模组铁框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