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燃机冷热电联产与有机朗肯循环耦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85389.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5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媛媛;丁五洲;曾庆仪;姚俊威;陆华;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63/04 | 分类号: | F02B63/04;F01K27/00;F01K25/0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50046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动力 转换装置 换热循环 换热装置 余热回收 内燃机 有机朗肯循环 本实用新型 冷热电联产 耦合系统 缸套水 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 冷热电联产系统 动力发电装置 能源利用效率 制冷供热装置 内燃机余热 高效利用 运行性能 变负荷 换热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燃机冷热电联产与有机朗肯循环耦合系统,包括燃料动力转换装置和与燃料动力转换装置连接的动力发电装置;还包括与燃料动力转换装置形成换热循环的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和与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形成换热循环的制冷供热装置和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燃料动力转换装置的高温缸套水Ⅰ进入到余热回收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后,成为低温缸套水Ⅱ重新进入到燃料动力转换装置,形成换热循环。本实用新型专利优化了内燃机变负荷运行性能,实现内燃机余热高效利用,提高了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热电联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高冷热电联产效率的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储量严重不足,主要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污染严重。在能源利用方面,我国正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阶段,能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能源工作的重点。内燃机驱动的多联供系统被认为是高效利用天然气能源的有效途径,其中,冷热电三联产系统是一种代表性的利用方式,通过设立在用户或建筑物附近,直接向用户供应冷、热、电。然而,用户对于冷热的需求通常是不稳定的,且冷、热不便于长期储存、长距离运输,所以用户用能需求的不断变化将引起机组变工况运行或者内燃机组余热的浪费,二者均会导致系统能源利用效率的下降。
因此,如何综合利用内燃机组的余热,避免内燃机变负荷运行,同时避免余热的浪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燃机冷热电联产与有机朗肯循环耦合系统,其能够实现内燃机余热的高效利用,并最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燃机冷热电联产与有机朗肯循环耦合系统,包括燃料动力转换装置1和与燃料动力转换装置1连接的动力发电装置2;还包括与燃料动力转换装置1形成换热循环的余热回收换热装置3,和与余热回收换热装置3形成换热循环的制冷供热装置4和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5。
所述燃料动力转换装置1的高温缸套水ⅠG1进入到余热回收换热装置3进行换热后,成为低温缸套水ⅡG2重新进入到燃料动力转换装置1,形成换热循环。
所述燃料动力转换装置释放的高温烟气ⅠS1进入到余热回收换热装置3换热后,变为低温烟气ⅡS2排出。
从余热回收换热装置3高温加热形成的高温蒸汽L2分别进入制冷供热装置4和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5后,降温为循环水L1再次进入余热回收换热装置3,形成换热循环。
所述制冷供热装置4的蒸汽进气管道靠近余热回收换热装置3。
所述燃料动力转换装置1为内燃机组。
所述余热回收换热装置3为换热器,回收燃料动力转换装置的排烟余热和缸套余热产生高温蒸汽L2。
所述制冷供热装置4为蒸汽驱动的吸收式热泵。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53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机组以及分布式能源站噪声综合治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复合供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