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距离选通相机二自由度微调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80493.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0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龙;赵龙;吴国俊;吕沛;吴亚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M11/12 | 分类号: | F16M11/12;F16M11/16;G03B17/5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汪海艳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框架 相机 二自由度 安装框 俯仰 距离选通 微调机构 左右摆动 铰支 距离选通成像 本实用新型 紧定螺钉 精度要求 锁紧螺钉 照明光轴 单端 光轴 锁紧 微调 平行 转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距离选通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距离选通相机二自由度微调机构,包括安装框、第一固定框架与第二固定框架;安装框用于放置相机,安装框位于第一固定框架内;第一固定框架位于第二固定框架内;采用单端双向铰支的方式实现了相机的二自由度转动,根据实际需要相机的左右摆动与上下俯仰的调节阈值均可设为±3°,调节精度要求为<0.1°;在前端铰支的情况下,调节尾部不同方向的紧定螺钉可实现相机的左右摆动和上下俯仰的二自由度微调。且在调节完毕后,通过不同方向的锁紧螺钉进行锁紧,实现照明光轴与接收光轴的平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距离选通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当水下目标偏离相机视场时,通过后端微调机构使水下目标重新回到相机视场的微调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自然光在水体中传输时高散射、高吸收现象造成的水下成像距离短,分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水下距离选通成像技术。水下距离选通成像技术是利用后向散射光和目标反射光到达成像接收器件具有时间差不同,控制成像快门的开闭,将非目标反射光束到达时间段的光束隔离在接受器件之外,只接收目标反射光束到达时间段的光信号,达到排除杂散光干扰,提高接收数据的信噪比的目的,进而增加成像距离和提高成像质量。
水下距离选通成像技术采用短脉冲(纳秒级)激光照明,利用短激光脉冲能量密度高、方向性好的特点增强回波目标的能量,接收器(ICCD-增强电耦合器件)进行时序滤波(距离选通)排除后向散射,提高信噪比,从而实现了远距离成像。采用该方式进行水下远距离成像对照明光轴和接收光轴之间的角度要求较高,且对不同距离成像时需进行精确调整。水下远距离成像时,其照明光轴和接收光轴须具有一定的重叠区域,此重叠区域即为成像区域。因此通过固定照明光轴,微调接收光轴即ICCD相机的位置就能较大范围的改变重叠区域,使得成像目标接近或远离成像区域。
目前现有的调节方式为:相机在前端通过法兰的方式连接,法兰有上下左右四个螺栓连接点,通过在这四个连接点上加塞不同厚度的垫片可实现相机的左右摆动及上下俯仰二自由度微调节。
由于结构空间的局限性,上下和左右四个螺栓连接点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微调的精度较低,例:相对螺栓的间距为100mm,加塞1mm的垫片可实现摆动或俯仰的最小0.5°调节。由于前端法兰微动调节,每次调节完后都要根据目标与成像区域间的距离来推算加塞垫片的厚度,操作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节方便、调节精度高的距离选通相机二自由度微调机构,采用单端双向铰支的方式实现了相机的二自由度转动,根据实际需要相机的左右摆动与上下俯仰的调节阈值均可设为±3°,调节精度要求为<0.1°;在前端铰支的情况下,调节尾部不同方向的紧定螺钉可实现相机的左右摆动和上下俯仰的二自由度微调。且在调节完毕后,通过不同方向的锁紧螺钉进行锁紧,实现照明光轴与接收光轴的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距离选通相机二自由度微调机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安装框、第一固定框架与第二固定框架;上述安装框用于放置相机,上述安装框位于第一固定框架内;上述第一固定框架位于第二固定框架内;
上述安装框包括框体及与框体一端连接的第一矩形框,框体的另一端设有上下两个对称的铰支耳;
上述第一固定框架包括第一前板、第一后板及与第一后板连接的第二矩形框;上述第一前板上开有能够使相机镜头伸出的通孔,第一前板的一侧设有上下两个对称的铰支耳板,第一前板的另一侧设有左右两个对称的铰支耳板;上述第一后板上开有与第二矩形框开口相通的通孔;
上述第一矩形框位于第二矩形框内,且第一矩形框的上下面与第二矩形框的上下面接触并能相对滑动,第一矩形框的左右面与第二矩形框的左右面具有一定的间距;第二矩形框的左右两侧面上具有相对的螺纹孔;第一紧定螺钉穿过螺纹孔顶紧第一矩形框;
框体铰支耳与第一前板的上下两个对称的铰支耳板通过第一销轴铰支连接,第一销轴为竖直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04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楼宇智能监控装置
- 下一篇:林下种植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