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墙体垂直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73015.4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2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英联土地房地产估价顾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45 | 分类号: | G01B5/2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度检测装置 支撑板 墙体 转轴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水平设置 圆盘边缘 支架安装 支架固定 转动连接 重力块 支架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墙体垂直度检测装置,解决了不方便使用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支架,支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架安装有水平设置且与支撑板平行的转轴,转轴设有中心位置与其转动连接的圆盘,圆盘边缘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重力块,圆盘设有环形的刻度,达到了方便使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墙体垂直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墙体是指一种重直向的空间隔断结构,用来围合、分割或保护某一区域,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墙体一方面作为建筑物的外维护结构需要,能够提供优良的防水、防风、保温、隔热性能,为室内环境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又是建筑师进行空间划分的主要手段,来满足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若墙体的垂直度不满足设计要求,不仅会影响美观性,还会影响墙体各方面的性能。故在墙体建造及验收过程中,需要对墙体进行垂直度的检测。
公告号为CN203657810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专用于框架柱,剪力墙的垂直度检测装置,包括主杆、上位置卡管、下位置卡管、测量滑动杆,垂线,线锤以及刻度尺,上位置卡管固装在主杆上部,下位置卡管固装在主杆的下部,上位置卡管与下位置卡管在主杆同侧,测量滑动杆固装在上位置卡管相对一侧的主杆上,线锤通过垂线滑动安装在测量滑动杆上,与测量滑动杆相对的主杆下部安装刻度尺。
该垂直度检测装置利用垂线相对于主杆倾斜,从而读出刻度尺上的读数,以检测墙体的垂直度。但当墙体倾斜的角度过大时,摆动的垂线有可能会与物体发生碰撞,对墙体垂直度的测量造成不便。故存在不方便使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垂直度检测装置,该垂直度检测装置具有方便使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墙体垂直度检测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架安装有水平设置且与支撑板平行的转轴,所述转轴设有中心位置与其转动连接的圆盘,所述圆盘边缘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重力块,所述圆盘设有环形的刻度。
通过这样的设置:重力块在重力的作用下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从而使得重力块具有保持在最低位置的趋势,并带动圆盘保持其角度。在需要测量墙体的垂直度时,移动支撑板,将支撑板贴平墙体,使支撑板与墙体平行,并使支撑板带动支架调整角度。当支架调整角度的过程中,重力块使圆盘保持角度,从而使得圆盘与支架相对转动。从而可通过支架读出圆盘上的刻度的读数,从而起到方便测量墙体垂直度的作用。同时,圆盘能够在支架上作360°的转动,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该检测装置所能测量墙体的垂直度的范围,也能起到方便使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板安装有与支撑板平行的伸缩杆。
通过这样的设置:在测量墙体垂直度的过程中,使伸缩杆伸长。在支撑板与墙体贴平时,伸缩杆也能与墙体接触。从而能增大与墙体的接触范围,保证支撑板与墙体平行,从而起到提高测量精度的作用。同时,也能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调整伸缩杆的长度,防止伸缩杆被障碍物挡住,起到方便使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板远离圆盘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伸缩杆远离圆盘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一支撑杆平行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于支撑板所在平面的高度等于第二支撑杆相对与支撑板所在平面的高度。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利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与墙体抵接,使支撑板与墙体平行并与墙体保持一定距离,能使支撑板和伸缩杆避开墙体上的障碍物。能进一步方便该检测装置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伸缩杆包括滑动套和滑动杆,所述滑动套与支撑板固定,所述滑动杆与滑动套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设有调整伸缩杆长度后使伸缩杆长度固定的固定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英联土地房地产估价顾问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英联土地房地产估价顾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730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