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循环加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55381.7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4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滨;赵毓胜;辛志刚;曹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 |
代理公司: | 烟台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8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氧器 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 锅炉省煤器 加热系统 节能循环 给水泵 水冷壁 增加设备 烘炉 冷态 前炉 点火 金属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循环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氧器,所述除氧器与给水泵管道相连,所述给水泵与高加管道相连,所述高加与锅炉省煤器管道相连,所述锅炉省煤器与水冷壁相连,所述水冷壁与分离器相连,所述分离器通过NWL阀与所述除氧器管道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仅回收大量工质和热量,而且使点火前炉管金属温度显著提高,大大缩短了冷态启动烘炉的时间,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情况下,节省了大量燃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加热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节能循环加热系统,属于循环加热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670WM#3、4机组启动系统的分离器底部设计有NWL阀(与除氧器连接)和HWL-1、HWL-2阀(与集水池和凝汽器连接),按设计说明书的启动程序,锅炉点火前,分离器内的水直接通过HWL-1、HWL-2阀排放到集水池以提高水的品质,不进行回收。水的流程为:给水→除氧器→给水泵→高加→锅炉省煤器→水冷壁→启动分离器→HWL阀→集水池→外排。一次启动冲洗时间5小时,外排水量可达1000余吨。水的直接排放,造成大量的除盐水和热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节能循环加热系统,不仅回收大量工质和热量,而且使点火前炉管金属温度显著提高,大大缩短了冷态启动烘炉的时间,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情况下,节省了大量燃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节能循环加热系统,包括除氧器,所述除氧器与给水泵管道相连,所述给水泵与高压加热器管道相连,所述高压加热器与锅炉省煤器管道相连,所述锅炉省煤器与水冷壁相连,所述水冷壁与分离器相连,所述分离器通过NWL阀与所述除氧器管道相连。
所述除氧器的温度为≥100℃。所述水冷壁的温度为≤40℃。
锅炉冷态冲洗合格后,点火前,逐渐提高除氧器温度至150℃左右,同时开启NWL阀对分离器排水进行回收,关闭HWL-1、HWL-2阀,循环加热3-5小时,提高水冷壁内给水温度,流程如下: 给水→除氧器→给水泵→高加→锅炉省煤器→水冷壁→启动分离器→NWL阀→除氧器。
利用NWL阀回收工质和热量到除氧器,同时提高炉管金属,减少锅炉点火后用于烘炉的燃油消耗量,从而降低机组启动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组启动过程节油节水的方式,在锅炉点火前,利用系统原有的管道进行工质循环,不仅回收大量工质和热量,而且使点火前炉管金属温度显著提高,大大缩短了冷态启动烘炉的时间,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情况下,节省了大量燃油。一次启动可节约除盐水1000余吨,节约启动燃油10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锅炉点火前,利用系统原有的管道进行工质循环,不仅回收大量工质和热量,而且使点火前炉管金属温度显著提高,大大缩短了冷态启动烘炉的时间,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情况下,节省了大量燃油。一次启动可节约除盐水1000余吨,节约启动燃油10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节能循环加热系统,包括除氧器,所述除氧器通过给水泵入口阀与给水泵管道相连,所述给水泵通过给水泵出口阀与高压加热器管道相连,高压加热器是一汽水换热器,表面式换热,通过汽轮机抽汽加热进入锅炉的给水,以提高锅炉效率,所述高加通过高压加热器组出口电动阀与锅炉省煤器管道相连,所述锅炉省煤器通过省煤器出口联箱与水冷壁相连,所述水冷壁与分离器相连(焊接),所述分离器通过NWL阀与所述除氧器管道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553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