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埋线盒增高圈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53018.1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8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林旭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旭彬 |
主分类号: | H02G3/12 | 分类号: | H02G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廖华均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高 折片 预埋线盒 圈体 本实用新型 连接耳 高度方向延伸 简化施工工艺 一体注塑成型 高度调节 水泥砂浆 直接固定 螺钉 上端 槽壁 侧壁 多片 取下 施工 通孔 预埋 逐片 涂抹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埋线盒增高圈,包括有圈体,圈体的侧壁底部设置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调节槽,调节槽内设置有易折片,易折片具有多片且沿高度方向铺满调节槽,易折片的两端连接调节槽的槽壁;圈体的内侧上端对应调节槽的位置设有连接耳,连接耳上设置有通孔;易折片与圈体一体注塑成型,通过掰动易折片,易折片可逐片从调节槽内取下。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变增高圈对预埋线盒的增高高度,实现对增高高度调节,保证只需一种规格的增高圈即可满足预埋施工的需要;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增高圈可以通过螺钉直接固定在预埋线盒上,无需通过在周围涂抹一圈水泥砂浆的方式进行固定,因此也有利于简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管线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埋线盒增高圈。
背景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中建筑结构施工的电管预埋期间,由于建筑和电气工程的设计需要,用于保护和敷设电线的管道常预埋在混凝土结构中,在管线的出墙部位常预埋安装有一个线盒,用于后期安装开关插座使用。由于前期随着建筑结构预埋敷设的施工,线盒顶多平齐与结构墙面,甚至有些线盒由于施工现场复杂的施工条件的限制,其在结构混凝土成型后还会凹陷到结构墙面内部,再加上后期装饰工程的需要,还要有一层砂浆粉刷层,因此线盒常凹入墙面30mm以上,正常情况下线盒凹入墙面小于10mm以下才便于后期开关插座的安装施工。因此,线盒凹入墙面过深将影响其后期的安装使用功能,同时也将给维修也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通常采用在预埋线盒上加增高圈的方式,现有的增高圈通常直接贴合安装在线盒的口部,并且需要在周围涂抹一圈水泥砂浆才能实现固定,因此施工较为麻烦;而且,这种增高圈增加的高度是不能够进行调节的,往往增高圈的高度有多高就增加多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配置多种高度规格的增高圈进行备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固定更加简单、而且能够对增高高度进行调节的预埋线盒增高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埋线盒增高圈,包括有圈体,所述圈体的侧壁底部设置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设置有易折片,所述易折片具有多片且沿高度方向铺满所述调节槽,所述易折片的两端连接调节槽的槽壁;所述圈体的内侧上端对应所述调节槽的位置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易折片与所述圈体一体注塑成型,通过掰动所述易折片,所述易折片可逐片从所述调节槽内取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调节槽的长度在25-35mm之间,所述易折片的宽度在2.5mm-3.5mm之间。
进一步,所述调节槽具有两个,且分别分布在所述圈体左、右侧壁的中部。
进一步,所述圈体上端形成有向外侧凸起的唇边。
进一步,所述唇边对应所述连接耳的位置设置有连通所述通孔的插槽,所述插槽内安装有金属连接片,所述金属连接片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
进一步,左侧和右侧的所述唇边上分别设置向外侧凸起的第一拼接台和第二拼接台,所述第一拼接台上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第二拼接台上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匹配的梯形凸台。
所述第一拼接台和第二拼接台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调节槽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增高圈可以通过从调节槽内取下不同片数的易折片的方式,改变增高圈对预埋线盒的增高高度,实现对增高高度调节,保证只需一种规格的增高圈即可满足预埋施工的需要;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增高圈可以通过螺钉直接固定在预埋线盒上,无需通过在周围涂抹一圈水泥砂浆的方式进行固定,因此也有利于简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圈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旭彬,未经林旭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530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