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脱硝除尘除酸雾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48046.4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29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曾子平;刘应隆;张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太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76;B01D53/78;B01D53/79;B01D50/00;B01D53/5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付石健 |
地址: | 650106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雾 脱硫塔 烟气脱硫脱硝 本实用新型 臭氧发生器 一体化装置 催化裂化 倾斜烟道 酸雾去除 布气盘 除雾器 喷淋管 升气帽 除尘 除雾 烟气 臭氧 烟囱 烟尘分离装置 丝网除雾器 空塔喷淋 脱硫效率 烟气流动 依次设置 有效控制 氨逃逸 除尘率 气溶胶 脱硫率 丝网 急冷 脱硝 去除 连通 屋脊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脱硝除尘除酸雾一体化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和脱硫塔;所述脱硫塔上开设有倾斜烟道和烟囱,在所述倾斜烟道和烟囱之间,按烟气流动方向所述脱硫塔内依次设置急冷喷淋管、臭氧布气盘、事故喷淋管、第一升气帽、若干个空塔喷淋管、第二升气帽、氨除雾器、屋脊除雾器和丝网除雾器;所述臭氧发生器通过管道与所述臭氧布气盘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有效提高烟气的脱硫效率,并能有效控制氨逃逸、气溶胶、酸雾的产生,同时其中的SOx、NOx均进入后续的工序。烟气中的尘通过烟尘分离装置去除。其装置的脱硫率≥99%、脱硝率≥60%、除尘率≥80%,使用电除雾时酸雾去除率≥90%,使用丝网除雾时酸雾去除率≥6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脱硝除尘除酸雾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量的再生器烟气,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SOx、NOx、颗粒物、酸雾及CO等,已经成为重要的空气污染源。据估计,炼油厂排放的SOx约占其总排放量的6%~7%,而催化裂化所排放的SOx就占5%左右。环境形势的逼迫,使得催化裂化污染物排放的压力不断增加。
目前催化裂化装置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有美国BELCO公司的EDvD工艺、德国GEA-Bischoff公司的EP-Absorber工艺、美国诺顿(NORTON)公司的文丘里洗涤脱硫工艺(VSS),所有烟气脱硫装置运行过程中排放的脱硫后废水为COD高的含盐污水,主要污染物为硫酸钠、亚硫酸钠及固体颗粒物,成熟的烟气脱硫工艺都有配套的污水处理单元(PTU)来处理脱硫废水,经处理后的脱硫废水直接进入外排污水管网。
催化烟气脱硝技术主要包括前端控制和末端治理技术:前端控制技术例如壳牌和普莱克斯公司联合开发的新型CONOX喷枪技术和富氧再生技术,CONOX喷枪技术已于2012年在美国成功应用。
末端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SCR(选择性催化还原)、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和LoTOxford(低温臭氧氧化脱硝),末端烟气脱硝技术应用较多。
现有催化裂化烟气多采用国外钠法处理,某石化催化裂化烟气采用美国BELCO公司的EDV+LoTOX工艺技术,处理后烟尘浓度86-130mg/Nm3,氮氧化物164-191mg/Nm3,二氧化硫在20mg/Nm3以下,烟尘浓度不能满足排放标准要求,氮氧化物不能满足技术保证值指标;出口硫酸雾浓度在65-84mg/Nm3,在烟羽易形成的浓度范围内,不符合现有的排放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脱硝除尘除酸雾一体化装置,该装置能有效提高烟气的脱硫效率,去除烟气中的NOx、烟尘、硫酸雾,且能有效控制氨逃逸和气溶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脱硝除尘除酸雾一体化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和脱硫塔;所述脱硫塔上开设有倾斜烟道和烟囱,在所述倾斜烟道和烟囱之间,按烟气流动方向所述脱硫塔内依次设置急冷喷淋管、臭氧布气盘、事故喷淋管、第一升气帽、若干个空塔喷淋管、第二升气帽、氨除雾器、屋脊除雾器和丝网除雾器;
所述臭氧发生器通过管道与所述臭氧布气盘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丝网除雾器替换为电除雾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氧气过滤器;所述氧气过滤器与所述臭氧发生器通过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脱硫塔外的烟尘分离装置;所述烟尘分离装置包括过滤箱、混合槽、澄清池、排液罐、排液泵和集液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太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太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480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