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除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33743.2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94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金;梁培婷;刘大千;黄竞;梅鲲鹏;钟洪玲;张华;赵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53/75;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李丹;晁璐松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级吸收塔 本实用新型 导流挡板 收集管 吸收塔 湿法烟气脱硫 除尘系统 浆液出口 烟气进口 喷淋层 双循环 浆液循环管道 烟气脱硫技术 施工成本低 烟气整流器 浆液入口 倾斜管道 倾斜设置 脱硫系统 烟气出口 依次设置 占据空间 出液口 除雾器 进液口 侧壁 低处 串联 改造 外部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除尘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串联的一级原吸收塔和二级吸收塔,以及位于二级吸收塔外部的浆液收集管;二级吸收塔高于一级原吸收塔设置,二级吸收塔内部、烟气进口与烟气出口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烟气整流器、喷淋层和除雾器,喷淋层的浆液入口通过浆液循环管道与浆液收集管的出液口连接;二级吸收塔内底部、烟气进口下方设置有导流挡板,导流挡板倾斜设置,导流挡板较低处的二级吸收塔侧壁上开设有浆液出口,浆液出口通过倾斜管道与浆液收集管的进液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便,占据空间小,便于改造施工,施工成本低,改造后的脱硫系统利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的发改能源【2014】2093号《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的相关规定,要求东部重点地区SO2排放浓度不高于35mg/Nm3,烟尘排放浓度不高于10mg/Nm3,在新的环保标准下,火力发电厂将面临新一轮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对于大部分脱硫机组,都是采用湿法脱硫技术,在2014年前已经经过了初步的脱硫升级改造以满足之前的环保排放标准,其原有脱硫装置的净化烟气出口处的SO2浓度虽然较低,但仍然需要进一步脱除以达到超低排放的要求。而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普遍具有改造场地紧张,改造工期短和成本预算低的特点。传统的脱硫改造技术改造系统复杂,成本高,需要较长的改造工期,且占用空间大,因此采用传统的脱硫改造技术用于超低排放改造上会带来脱硫效率与改造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在经济性和适用性上都无法符合市场的超低排放改造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便,占据空间小,便于改造施工,施工成本低,改造后的脱硫系统利用率高的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除尘系统。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脱硫改造系统复杂,占据空间大,成本高,需要较长的改造工期,且改造施工难度大,改造后的脱硫效率与改造需求不匹配,容易出现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脱硫效率远高于改造需求,脱硫系统利用率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除尘系统,包括一级原吸收塔、二级吸收塔和位于二级吸收塔外部的浆液收集管;
一级原吸收塔的烟气出口与二级吸收塔的烟气进口连接;
二级吸收塔高于一级原吸收塔设置,下部侧壁上开设烟气进口、上部侧壁上开设烟气出口,二级吸收塔内部、烟气进口与烟气出口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烟气整流器、喷淋层和除雾器,喷淋层的浆液入口通过浆液循环管道与浆液收集管的出液口连接,浆液循环管道上设置有浆液泵;二级吸收塔内底部、烟气进口下方设置有导流挡板,导流挡板倾斜设置,导流挡板较低处的二级吸收塔侧壁上开设有浆液出口,浆液出口通过倾斜管道与浆液收集管的进液口连接,倾斜管道与二级吸收塔连接的一端高于与浆液收集管连接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除尘系统,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吸收塔为横截面呈方形的喷淋式吸收塔。
本实用新型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除尘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挡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8°。
本实用新型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除尘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挡板与喷淋层之间的距离为2.5-3m。
本实用新型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除尘系统,进一步的,所述除雾器与二级吸收塔塔顶的距离不小于1m。
本实用新型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除尘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倾斜管道的两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不小于1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33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