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绕丝机的润滑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28007.8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4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溪耐合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1/00 | 分类号: | B65H7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装置 组合槽 接收槽 绕丝机 油槽 本实用新型 金属丝 连接件 清理件 转向杆 支架 背面设置 润滑效果 下定位板 正面设置 废料盒 上端 绕丝 缠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绕丝机的润滑除尘装置,属于绕丝机技术领域,包括绕丝机本体和润滑除尘装置,润滑除尘装置包括支架和废料盒,支架上设置有组合槽一和组合槽二,组合槽一位于组合槽二的上端,组合槽一包括油槽一和接收槽一,油槽一和接收槽一之间设置有清理件一,组合槽二包括油槽二和接收槽二,油槽二和接收槽二之间设置有清理件二,润滑除尘装置的背面设置有转向杆一和转向杆二,润滑除尘装置的正面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上设置有下定位板。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绕丝机上金属丝进行两次的润滑清理工作,使重新缠绕的金属丝具有润滑效果而且更加干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绕丝机的润滑除尘装置,属于绕丝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绕丝机是一种做金属丝生产中的常见设备,其主要功能为将原缠绕在金属绕丝筒上的金属丝重新缠绕在塑料绕丝筒上,然后进行销售,由于金属绕丝筒的成本较高,所以缠绕在金属绕丝筒上的金属丝不会直接拿来销售,而是需要重新缠绕,在将金属丝由金属绕丝筒重新缠绕在塑料绕丝筒上的过程中,需要对金属丝进行润滑处理和除尘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绕丝机的润滑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绕丝机的润滑除尘装置,包括绕丝机本体和润滑除尘装置,所述润滑除尘装置位于绕丝机本体的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除尘装置包括支架和废料盒,所述废料盒位于支架的下端,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组合槽一和组合槽二,所述组合槽一和所述组合槽二的两端均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组合槽一位于组合槽二的上端,所述组合槽一包括油槽一和接收槽一,所述接收槽一位于油槽一的上方,所述油槽一和接收槽一之间设置有清理件一,所述清理件一的下端位于油槽一内,且其上端平摊在接收槽一的上端,所述组合槽二包括油槽二和接收槽二,所述接收槽二位于油槽二的上方,所述油槽二和接收槽二之间设置有清理件二,所述清理件二的下端位于油槽二内,且其上端平摊在接收槽二的上端,所述润滑除尘装置的背面设置有转向杆一和转向杆二,所述转向杆一与油槽一齐平,所述转向杆二与油槽二齐平,所述转向杆一上对应清理件一的位置设置有转向筒一,所述转向杆二上对应清理件二的位置设置有转向筒二,所述润滑除尘装置的正面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润滑除尘装置连接,且其另一端与绕丝机本体连接,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下定位板,所述绕丝机本体上设置有上定位板,所述上定位板位于下定位板的上端。
作为优选:所述清理件一和清理件二均为海绵。
作为优选:所述转向筒一的上端与接收槽一的上端齐平,所述转向筒二的上端与接收槽二的上端齐平。
作为优选:所述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的上端均设置有定位件。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件水平等距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油槽一里和油槽二里均存放有润滑油。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
1、废料盒的设置,是用来收集润滑除尘装置上一些掉落的垃圾,避免垃圾掉落在地还需要进行清理。2、润滑除尘装置的设置,是用来金属丝进行润滑除尘处理,当金属丝从绕丝机上的金属绕丝筒上出来,经过下定位板,再经过清理件二,由于清理件一和清理件二都是海绵,海绵具有吸油性,且清理件二的下端是位于油槽二中的,所以平摊在接收槽二上的海绵上端也是有润滑油的,当金属丝从清理件二上经过时,不仅能够粘上润滑油,而且清理件二还具有对金属丝的清理的功能,经过清理件二的金属丝再经过转向筒二进行转向,转向到转向筒一再进行转向,转向到清理件一上进行第二次的清理和润滑,再经过上定位板,缠绕在绕丝机上的塑料绕丝筒,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金属丝能够具有两次的润滑清理的处理。3、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的设置,是对金属丝有一个定位的功能,由于绕丝机上是很多筒金属丝同时进行加工,为了避免相互缠绕,设置定位件,使多根金属丝相互分开,避免缠绕,影响加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溪耐合金属有限公司,未经兰溪耐合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28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络筒机吸风装置
- 下一篇:用于电缆线的传输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