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湖防水驳岸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26589.6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9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钟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粤壮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E03B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33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水腔 浮球 供水管道 隔水件 人工湖 防水驳岸 供水装置 隔离层 限位件 水位 本实用新型 竖向滑动 脱离连接 一端设置 逐渐下降 补水 浮力 上移 位件 连通 湖水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湖防水驳岸,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外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底部设置有连通至人工湖的供水管道,所述供水管道内设置有控制其通闭的隔水件,所述储水腔底部竖向滑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一端设置有限位件,另一端延伸进湖内并在其端部固定有驱使连杆上移使得限位件限制隔水件打开的浮球,所述储水腔内设置有供水装置,供水装置使得储水腔内保持足够的水,湖水的水位逐渐下降,直至下降到比浮球还低时,水位继续下降会进而带动浮球一同下降,连杆失去浮球提供的浮力后下滑,下滑的同时限位件与隔水件脱离连接,此时储水腔内的水会通过供水管道流入到湖内进行补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绿化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湖防水驳岸。
背景技术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人工湖驳岸是在园林人工湖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岸壁、保护湖岸不被冲刷或水淹而设置的构筑物,同时也是园林水景的一部分,例如公告号为CN202073069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湖防水驳岸,由岩石挡土墙、种植土层、保护层、防水层、水泥桩和垫层构成,所述种植土层、保护层、防水层、水泥桩和垫层自地面往下依次分布,岩石挡土墙作为驳岸竖直边缘。驳岸采用复合土工膜作为防水层,自人工湖湖底延伸至驳岸地底,并呈斜面向上包裹水泥桩,同时采取相应的施工工序,使人工湖驳岸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同时避免防水层外露破坏景观的问题。
该防水驳岸存在湖水蒸发流失时,导致湖内水位降低,湖边的泥土层会暴露到空气当中,不仅会产生异味还会滋生细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湖防水驳岸,具有湖水蒸发流失后能够自动向湖内进行补水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人工湖防水驳岸,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外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底部设置有连通至人工湖的供水管道,所述供水管道内设置有控制其通闭的隔水件,所述储水腔底部竖向滑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一端设置有限位件,另一端延伸进湖内并在其端部固定有驱使连杆上移使得限位件限制隔水件打开的浮球,所述储水腔内设置有供水装置。
供水装置使得储水腔内保持足够的水,湖水蒸发流失时,湖水的水位会逐渐下降,直至下降到比浮球还低时,水位继续下降会进而带动浮球一同下降,连杆失去浮球提供的浮力后下滑,下滑的同时限位件与隔水件脱离连接,此时储水腔内的水会通过供水管道流入到湖内进行补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隔水件包括封闭供水管道的挡板,所述挡板与供水管道顶部铰接并且在铰接处设置有驱使挡板下翻将供水管道封闭的扭簧,所述供水管道一侧设置有凸边,所述挡板下翻至竖直状态将供水管道封闭时顶靠在凸边上。
通过这样的设置,湖水的水位下降导致与储水腔内的水位形成高度差时,而形成的水压会在克服扭簧的扭力顶动挡板向上翻转,此时储水腔内的水会通过供水管道流入到湖内进行补水,储水腔内的水位下降到与湖内一致时,水压差消失,挡板会在扭簧的扭力作用下下翻,直至挡板顶靠在凸边后,再次将供水管道封堵起来,从而实现供水管道的联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件包括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包括楔形面以及竖直面,所述楔形块上滑到极限位置时楔形面的底端竖直高度小于等于供水管道底面的竖直高度,所述竖直面与挡板一侧抵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湖水水位过低使得连杆失去浮球提供的浮力后,连杆会在自重的作用下下滑,下滑的同时带动楔形块下滑并且与挡板脱离抵接,使得楔形块不再阻挡挡板翻转,湖水补水时水位会上涨,同时会带动浮球上移,浮球上移时会进而带动连杆同步上移,最终使得楔形块上移滑入到供水管道内,当储水腔内的水位下降到与湖内一致时,水压差消失,挡板会在扭簧的扭力作用下下翻,下翻的过程中会与楔形面抵接并顶动楔形块下滑,直至挡板顶靠在凸边后,再次限制挡板的上翻,通过对挡板的限制而达到限位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粤壮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粤壮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265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