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注塑的注塑螺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25909.6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2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夏增富;夏瑜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60 | 分类号: | B29C45/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603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槽 均化段 均化 螺棱 注塑 杆体外周 间隔设置 注塑螺杆 传动段 熔融段 输料段 杆体 物料表面 剪切 挤压力 交叉处 锥形头 键槽 挤压 挤出 | ||
一种用于注塑的注塑螺杆,包括杆体与锥形头,杆体分为传动段,输料段,熔融段和均化段,传动段上设置有键槽,输料段上设置有第一螺棱,熔融段上设置有第二螺棱与第三螺棱,均化段分为均化一段与均化二段,均化一段的杆体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螺旋槽,均化二段的杆体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二螺旋槽,均化段上还设置有方向与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均交叉的第三螺旋槽,第三螺旋槽的槽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的槽间距。其优点在于:螺旋槽能增加物料在均化段的剪切和挤压,充分挤出气泡,使物料更为均匀,第三螺旋槽的方向与第一螺旋槽、第二螺旋槽的方向不相同,在不同螺旋槽的交叉处物料受到不同方向的挤压力,进一步提高物料表面的压力变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杆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用于注塑的注塑螺杆。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620991221.4名称为《一种挤塑螺杆》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挤塑螺杆,包括杆柱与作为挤出端的锥形头,所述杆柱按其工作时的作用依次划分为动力输入段、固体输送段、熔融段、均化段,动力输入段设置键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输送段、熔融段、均化段沿杆柱表面设置连续的主螺棱,该主螺棱的螺距、棱宽及棱高均恒值不变,所述螺杆整体表面镀有镀镍层。该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改进螺杆的结构形状设计,使其制得的塑料制品的品质得到提升,并在螺杆整体表面镀有镀镍层,改善了挤塑螺杆的耐磨性,提高了挤塑螺杆的使用寿命。然而,该螺杆的均化段物料沿一个方向运动容易高温焦化粘结在机筒内壁上,出料效果不理想,因此该螺杆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出料平滑顺利,物料挤出均匀的注塑螺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注塑的注塑螺杆,包括杆体与作为挤出段的锥形头,所述杆体分为传动段,输料段,熔融段和均化段,所述传动段上设置有键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段上设置有第一螺棱,所述熔融段上设置有第二螺棱与第三螺棱,所述均化段分为均化一段与均化二段,均化一段的杆体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螺旋槽,均化二段的杆体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二螺旋槽,所述均化段上还设置有方向与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均交叉的第三螺旋槽,所述第三螺旋槽的槽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的槽间距。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螺旋槽的槽间距可优选为与第二螺旋槽的槽间距相同,所述第一螺旋槽的槽间距大于第一螺棱、第二螺棱和第三螺棱的螺间距。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螺棱的间距可优选等于第二螺棱的间距,所述第一螺棱的首端与第二螺棱的尾端光滑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螺棱设置在相邻的第二螺棱之间。
进一步改进,相邻第三螺棱与第二螺棱之间的距离可优选为逐渐增大。
作为改进,所述第三螺旋槽的槽深可优选大于第二螺旋槽的深度,所述第一螺旋槽的槽深与第二螺旋槽的深度相同。
作为改进,所述锥形头的底部可优选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杆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中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锥形头通过连接部能脱卸地连接在连接孔中。锥形头可拆卸,使用后能方便更换清洗。
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上可优选套置有导流环,所述导流环的一端与锥形头相连接,所述导流环的内壁与连接部的外壁之间形成流料通腔,所述导流环的另一端与杆体的端部之间形成进料缝隙,所述锥形头上设置有与流料通腔相连通的流料槽。沿螺棱挤向杆体端部的物料能从进料缝隙进入流料通腔中并从流料槽离开螺杆,物料在离开机筒端部时避免了与空气接触,减少气泡产生,流料通腔体积小,挤出压力更大,物料挤出更为均匀,挤出效果好,流料槽能引导物料的流动,避免物料外溅,缓解出料处压力积累,延长锥形头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环的端部可优选间隔设置有连接凸耳,所述锥形头的侧壁上设置有能与连接凸耳相对应的连接凹槽,导流环套入连接部后连接凸耳卡扣在连接凹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259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橡胶制品加工系统的压出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锁紧装置及包含其的合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