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设置有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的双层综合管廊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25885.4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9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宗金宇;张晓蕾;尹力文;张连海;阙良刚;姜素云;胡悦;黄喆;薛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口 逃生口 节点结构 连通 顶部设置 风机设备 综合管廊 功能舱 天然气 密封 双层布置结构 纵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 横断面 间隔设置 内部设置 施工成本 施工难度 通口结构 外部连通 有效减少 占用空间 管廊 减小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设置有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的双层综合管廊,其内部设置有呈间隔设置的天然气舱、电舱和综合舱,天然气舱和电舱设置于综合舱的上方构成双层布置结构,天然气舱和电舱之间设置有能与综合舱连通的功能舱;其顶部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能与外部连通且能密封的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能与电舱和功能舱分别连通,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包括风机设备室,风机设备室的顶部设置能与地面上方连通且能密封的功能通口结构。该管廊能够有效减小横断面占用空间,顶部设置的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同时满足通风口和逃生口的功能,能够有效减少节点数量,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的双层综合管廊。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为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综合管廊的建设可有效消除城市“拉链路”,保障道路交通通畅,同时保证地下管线安全运营。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指出综合管廊的每个舱室应设置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进风排风口、管线分支口等,上述各开口可统称为节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还做出以下规定:敷设电力电缆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200m;敷设天然气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200m;敷设热力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400m;当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100m;敷设其他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400m;综合管廊吊装口间距不宜大于400m;进风排风口间距为一个防火分区的间距,大约为200m。
作为地下工程的综合管廊,除了需要在横断面、平面和纵断面进行设计优化以减少投资等,对综合管廊及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后期使用管理影响较大的节点的设计同样重要,且其优化空间较大。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单层综合管廊的形式,并且将综合管廊的各个节点单独设计,其具有以下缺陷:采用传统单层断面的综合管廊,道路横断面方向占用空间较大,部分道路建设范围较窄,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各个节点单独设计,导致伸出地面出口较多,出地面的建筑物较多,影响城市景观以及市容;节点较多,施工难度较大,工程量较大,成本较高,且不利于后期的检修与运行管理。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设置有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的双层综合管廊,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的双层综合管廊,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层综合管廊横断面方向占用空间大、伸出地面出口较多、施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等问题,该双层综合管廊能够有效减小横断面占用空间,双层综合管廊上设置的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同时满足通风口和逃生口的功能,能够有效减少节点数量,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设置有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的双层综合管廊,所述设置有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的双层综合管廊内设置有呈间隔设置的天然气舱、电舱和综合舱,所述天然气舱和所述电舱设置于所述综合舱的上方构成双层布置结构,所述天然气舱和所述电舱之间设置有能与所述综合舱连通的功能舱;所述设置有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的双层综合管廊的顶部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能与外部连通且能密封的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所述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能与所述电舱和所述功能舱分别连通,所述通风口和逃生口节点结构包括风机设备室,所述风机设备室的顶部设置能与地面上方连通且能密封的功能通口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258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综合管廊系统
- 下一篇: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