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控制气动打标机的控制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23910.5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7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周铭;肖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英贝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225 | 分类号: | B41J2/225;B41J3/407;B41J2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打标机 本实用新型 气压计 打标 机械加工技术 电路结构 定位故障 快速判断 连接安装 内存芯片 时钟芯片 维护方便 控制板 传感器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气动打标机的控制板,包括ARM芯片、内存芯片、时钟芯片、第一MAX232芯片、第二MAX232芯片、第一RS232接口、第二RS232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控制气动打标机实现气动打标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连接安装在气动打标机上的第一气压计和第二气压计,无需安装其他传感器,仅使用简单的电路结构,便能快速判断故障,且定位故障点,实现成本低廉,维护方便。本实用新型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控制气动打标机的控制板。
背景技术
气动打标机是一种用来在机械零部件、仪器仪表、铭牌等硬物表面上打印出具有一定深度的标记的机器。气动打标机的工作原理为:打印针在X、Y二维平面内按一定轨迹运动的同时,在压缩空气作用下做高频冲击运动,从而在工件上打印出标记。由于气动打标机具有对工件要求低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被广泛使用在机械加工领域。
现有气动打标机产品的常见故障为气动部分故障。当气动部分发生气路堵塞等故障时,由于无法驱动打印针进行击打,而气动打标机的控制部分,也就是控制打印针的运动轨迹的相关部件仍在正常工作,直接结果便是气动打标机无法在工件上打标,当打标工序采用流水线方式时,大量工件未被正常打标,需要大规模返工,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甚至还会造成打印针失去控制,损坏工件以及气动打标机的后果。
但是,市面上的气动打标机仍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缺陷,当气动打标机发生故障时,需要技术人员人工排查,而要实现对常见故障的自动化检测,则需要安装大量的传感器,并需要用台式机等大型设备来控制,复杂的电路结构反而增加了故障率,这为气动打标机的实际使用和维护带来了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气动打标机的控制板。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控制气动打标机的控制板,所述气动打标机包括空气压缩机和打印针驱动机构,所述空气压缩机包括电机和罐体,所述罐体上安装有第一气压计,所述打印针驱动机构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气压计,所述控制板设有ARM芯片、内存芯片、时钟芯片、第一 MAX232芯片、第二MAX232芯片、第一RS232接口、第二RS232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所述ARM芯片分别与内存芯片、时钟芯片、第一MAX232芯片、第二MAX232芯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MAX232芯片与第一RS232接口连接,所述第二MAX232 芯片与第二RS232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接口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一RS232接口与第一气压计连接,所述第二RS232接口与第二气压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动打标机连接至一空气干燥机,所述空气干燥机包括驱动电机,所述 ARM芯片还连接有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空气干燥机的驱动电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干燥机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ARM芯片还连接有第四接口,所述第四接口与空气干燥机的温度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罐体上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ARM芯片还连接有第五接口,所述第五接口与第二电磁阀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还包括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与ARM芯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控制气动打标机实现气动打标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连接安装在气动打标机上的第一气压计和第二气压计,无需安装其他传感器,仅使用简单的电路结构,便能快速判断故障,且定位故障点,实现成本低廉,维护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英贝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英贝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239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