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板换热器及其折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18708.3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7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邵海磊;王一麦;郭海伟;梁宁纳;乔月月;薛海霞;李璐;张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四维特种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2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子龙 |
地址: | 450100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管 折流板 换热器 换热管孔 板换热器 管套 减小 种管 流体流动阻力 折流板本体 使用寿命 热效率 斜坡面 承托 竖向 折流 体内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板换热器及其折流板,涉及换热器这一领域。所述换热器包括折流板本体和换热管,在换热器的壳体内设置有水平的换热管和竖向的折流板。折流板上开有多个换热管孔,换热管穿过折流板的换热管孔,换热管孔中设有管套以承托换热管,可减小作用于换热管的割据效应,管套卡在折流板的两侧并设有环状斜坡面以减小流体流动阻力,从而实现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了其换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管板换热器及其折流板。
背景技术
管板换热器主要包括壳体、管板、换热管、折流板、A液进液口、A液出液口、B液进液口、B液出液口和封头。换热管水平设置在壳体内,折流板竖向设置在壳体内,管板竖向设置在壳体内的两端部,封头设置在壳体的两端部,位于管板外侧。壳体与管板、管板与封头之间为紧密的水密封连接,管板和折流板上开有多个换热管孔,换热管穿过管板和折流板的换热管孔并固定在管板上,连通着壳体两端封头的空间。使用时,A液从A液进液口进入封头和换热管内经由A液出液口流出,B液从B液进液口进入壳体内换热管外的空间绕折流板流通经由B液出液口流出。两种存在温差的A、B液体通过换热管壁进行热交换,实现高温液体的降温和低温液体的升温,以达到快速换热的目的。
折流板是管板换热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构件,主要用于支撑换热管和改变换热器壳程侧流体的流动方向。为了实现换热器的减重和增大换热面积,通常折流板设计的都比较薄,换热管直接穿过折流板的换热管孔,由于壳程侧流体流动对换热管的冲刷导致换热管与折流板之间产生碰撞磨损,换热管孔的尖锐部分对换热管产生切割作用,影响换热管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可能导致换热管漏液。
考虑到对换热管的保护出现了如下技术:授权公告号为CN 204788003 U、名为“一种管壳换热器的折流板”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在换热管孔内穿设两端成喇叭状的管套的结构,由于换热管的磨损是由壳程侧流体流动对换热管的冲刷导致换热管与折流板之间碰撞切割产生的,以喇叭状管套的设置来减小二者之间的切割力,缓解了作用于换热管的切割效应(割据效应),从而延长换热管的工作寿命。
但因管套呈喇叭状,换热管的外壁面与管套的内弧面接触部分为弧线,二者之间的接触面依然较小,仍存在一定的割据效应,同时当壳程侧流体沿折流板方向流过时会在管套内与换热管外壁之间产生流动死角,导致换热效率降低,因此设计一种实用高效的折流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板换热器,以解决管板换热器换热管易磨损、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管板换热器的折流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管板换热器的技术方案是:
1:一种管板换热器,包括壳体,在换热器的壳体内设置有水平的换热管和竖向的折流板,折流板开有多个换热管孔,换热管穿过折流板的换热管孔,换热管孔中设有承托换热管的管套,管套呈内壁为圆柱面的筒状,圆柱面的直径与换热管的外径相匹配。
有益效果:所述管套内壁为圆柱面,换热管与管套的接触面积增大缓解了作用于换热管的割据效应,圆柱面的直径与换热管的外径相匹配,管套贴紧换热管和折流板固定,避免了换热管的竖向震动,真正实现了消除碰撞磨损,起到延长换热管使用寿命的效果。管套与换热管之间无流动死角,减小壳程侧流体的流动阻力,从而实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2:在1的基础上,在所述管套的两端面上均设置有环状斜坡面,斜坡面具有导流作用,降低壳程侧流体的流动阻力。
3:在2的基础上,所述环状斜坡面为圆弧面,流线型外表面的导流效果更好。
4:在1或2或3的基础上,所述管套外壁设有与换热管孔形状大小相同的环槽,环槽的两立面完全贴合于折流板的两侧面,环槽具有轴向固定管套的作用,防止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从换热管孔中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四维特种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郑州四维特种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87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