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舵灵活转向抗侧翻船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18417.4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5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侯经国;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经国 |
主分类号: | B63H5/08 | 分类号: | B63H5/08;B63B3/14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21227 | 代理人: | 徐枫燕 |
地址: | 118000 辽宁省丹东***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进动力装置 灵活 通槽 水道 安装空间 船体平衡 船体重心 对称中线 辅助手段 技术优点 矩阵排布 凹凸形 凹部 变向 侧移 船头 转弯 航船 平行 风浪 水面 申请 | ||
本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无舵灵活转向抗侧翻船,船底部的横截面呈凹凸形,其中的凹部为船头至船尾相互平行的水道通槽,水道通槽为推进动力装置的安装空间,各推进动力装置是以船纵轴线为对称中线呈矩阵排布布置。本技术方案广泛适用于小型、中型、大型、超大型以及巨型水上航船,具有转向迅速、灵活、快速、机动,无需其它辅助手段实现水面原地360°快速转向,同时具备风浪中、急速转弯中、在船体重心侧移时保持船体平衡、平稳以及灵活转向、变向的技术优点。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涉及水上航行器,如船、艇等。
背景技术
舵是船舶航行方向的控制装置,推进浆是航行动力装置。
一类船是旋转改变推进桨桨叶方向,来操控船舶前进和后退方向,但转换中水的惯性阻力大,方向转换灵敏性差;另一类船是通过船尾两侧辅助推进动力装置来协助转向,提升转向机动性策。但就目前技术,船的转向控制仍主要来自于舵的掌控。
舵操作转向存在回转半径大、转向用时长、转向反应慢的技术问题,且在转向中存在船体侧偏,导致船体稳定性差,特别是遭遇海上风浪时,急速转向会导致侧翻,危险极大,很多情况下由于船体转向反应慢,障碍物躲避不及而遇险或与其它船舶碰撞的事故一再出现,即使是航船经验丰富的船员也难以避免,狭窄航道或港口靠岸航行控制技术要求极高。专利公开方案CN103330452B提供了一种无舵自动走航无人船,该方案是船体两侧对称设置小型浮体,通过连接桥连接,浮体尾部各安装一推进浆,控制两浮体的推进浆转向或转速差来实现前进、后退或转向,为内陆小河流、湖泊的水系测量用的无人船。本技术方案只适合小型船,它类似于三体船结构,之所以在大型船的应用上存在许多技术障碍,是因为:浮体与船体独立,船体所受应力相比单体船大得多,并集中于浮体与中央主船体的连接桥上,抗风浪能力差,若向中型、大型应用转化,就只能对连接桥实施更强设计,但会增加船体重量而牺牲载重量,排水量是其瓶颈。因此,正如专利CN103330452B文本所记载,局限于内陆小河流、湖泊上的小型测量船应用。
发明内容
本专利申请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泛适用于小型、中型、大型、超大型以及巨型水上航船,且具有转向迅速、灵活、快速、机动,无需其它辅助手段实现水面原地360°快速转向,既使在快速航行下、在风浪中、急速转弯中、在船体重心侧移时均能保持船体平衡、平稳以及灵活转向、变向的无舵灵活转向抗侧翻船。
本专利申请提供的无舵灵活转向抗侧翻船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无舵灵活转向抗侧翻船,船底部的横截面呈凹凸形,其中的凹部为船头至船尾相互平行的水道通槽,水道通槽为推进动力装置的安装空间,各推进动力装置是以船纵轴线为对称中线呈矩阵排布布置。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水道通槽两侧的凸部呈流线型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经国,未经侯经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84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船推进器快速拆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快速万向转动的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