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楼盖抗火性能的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9333.4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1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山;李艳艳;张建春;房圆圆;董毓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陈丹艳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组合楼盖 本实用新型 抗火性能 测试装置 试验数据 组合楼盖 反力 计算机自动控制 测试构件 模拟现实 试验构件 周边结构 自动采集 力变化 角处 翘曲 竖向 下板 测试 场景 火灾 灵活 试验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楼盖抗火性能的测试装置,可以进行多种工况的受周边结构影响的钢‑混凝土组合楼盖抗火性能试验;支座反力测试构件可根据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位置灵活布置,能始终保证测试的支座反力为竖向力,能准确地反映火灾下板角处的翘曲力变化过程;本实用新型的试验数据,均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采集,方便快捷;本实用新型的试验构件结合实际建筑中钢‑混凝土组合楼盖设计,更好地模拟现实中场景,试验数据误差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楼盖抗火性能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钢-混凝土组合楼盖是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水平承重构件,不仅在多、高层建筑,甚至在超高层建筑中被普遍应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构件之一。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每年数十亿平方米的住宅和其他建筑不断建成。因此,研究整体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板,即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火灾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其研究成果必将对建筑结构抗火的性能化设计和指导消防救险工作有重要意义。
现有试验中,大多数火灾试验都是采用缩尺的且为单个建筑结构及构件进行的,由于尺寸效应、薄膜效应等的关系,所得建筑结构及构件在火灾下的性能指标与实际火灾下产生的性能指标与在整体结构中的足尺构件相比存在较大差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组合楼盖抗火性能的测试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不能研究受周边结构的影响、试验误差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组合楼盖抗火性能的测试装置,包括试验炉、反力架、试验构件、支座反力测试构件、支撑构件、数据采集系统;所述反力架架设于试验炉外部,所述试验构件、支座反力测试构件、支撑构件由上而下设置于试验炉与反力架之间,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的终端设置于试验炉外;
所述试验构件包括钢框架和混凝土板;所述钢框架为六面体,包括水平设置的钢梁和竖直设置的钢柱,所述钢梁和钢柱为六面体的棱;所述试验构件还包括一中部次梁,所述中部次梁 设置于试验构件的底面钢梁中部,两端分别与位于底面的两条平行钢梁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板设置于底面的钢梁和中部次梁上,所述混凝土板内埋设有用于测量温度的热电偶,所述热电偶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所述试验构件上装设有位移计,所述位移计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
所述支撑构件包括支撑梁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试验构件的钢柱设置于试验炉外、反力架底座间的地面,用于支撑钢柱;所述支撑梁架设于支撑柱之间;
所述反力测试构件设置于支撑柱与钢柱之间;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用于测量柱内轴向力变化的拉压传感器、控制拉压传感器方向的球铰和凹槽固定件;所述拉压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
所述试验炉内设有砌砖墙,所述砌砖墙设置于试验构件底面的钢梁内部,所述砌砖墙与混凝土板不接触设置,用于实现混凝土板底部和中部次梁受火工况;
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包括温度、位移和支座反力数据。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钢柱与反力架间设有千斤顶。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板面载荷构件,所述板面载荷构件包括均匀设置于混凝土板上表面的木托架和放置于木托架上的沙袋。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板内部设置有若干温度测量点,每个温度测量点垂直地布置有若干热电偶,用于测量混凝土板底面直接受火截面测点温度;所述中部次梁上也布置有若干热电偶,用于测量含钢梁截面测点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试验构件的底面钢梁中心线和/或对角线设有若干位移测点,所述位移测点布置有高温位移计或差动式位移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93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