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张预应力的梁与柱干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8953.6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60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李兴洲;钱成岑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筋 穿出 边柱 锚固 连接结构 梁顶面 梁端部 斜向上 两排 抛物线 本实用新型 螺栓 脆性破坏 预应力梁 纵向布置 锚固点 柱侧面 施工 焊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张预应力梁与柱的干连接结构,包括边柱、中柱和梁;中柱内设有两排后张预应力筋,第一排后张预应力筋和第二排后张预应力筋两端分别斜向上穿出中柱再从梁端部进入,最后从梁顶面穿出并锚固;梁内沿纵向布置与其长度相当的梁抛物线后张预应力筋和梁直线后张预应力筋;边柱内设有两排后张预应力筋,第一排后张预应力筋和第二排后张预应力筋一端斜向上穿出边柱再从梁端部进入,最后从梁顶面穿出并锚固,另一端穿出边柱后直接锚固。上述技术方案的锚固点均在梁的顶部或柱侧面,施工简便、可靠、快捷,解决了湿连接的缺陷、焊接与螺栓干连接容易脆性破坏的不足,施工质量更易得到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张预应力梁与柱的干连接结构,属于桥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种后张预应力梁与柱的干连接构造是装配式建筑中后张预应力梁与柱连接的一种干连接做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发展使用,使钢筋混凝土梁和柱代替钢结构构件实现大跨等成为可能,钢筋混凝土梁可以在内部施加预应力或预应力,减少梁的自重、开裂。后张预应力梁的在装配式建筑中如何与柱连接使用,是影响后张预应力梁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关键。一种后张预应力梁与柱的干连接构造解决了后张预应力梁与柱的连接,分析发现该连接在荷载反复作用下,连接节点截面破坏首先发生在梁上,在梁端出现塑性铰后,结构仍具有承载力。最后破坏时,框架成为机构,非弹性变形基本都发生在梁端塑性铰区,节点核芯区基本没发生破坏,保障了结构破坏属于延性破坏,实现了设计思想与实际破坏的一致性。
目前装配式建筑中预应力梁使用比较少,其主要在于施工质量不好控制、预应力梁与柱的连接不好处理。现有的连接技术基本为湿连接、螺栓与焊接的干连接,湿连接多数为灌浆套筒连接或连接处现浇混凝土,该做法消耗了装配式建筑带来的施工便利与施工时间缩短等有利因素,使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快捷好处未充分体现;螺栓与焊接的干连接安装简单、效率高的优点,但是例如螺栓连接,位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在运输和安装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避免螺栓表面出现损伤、变形等问题,一旦出现螺栓孔或螺纹的损坏,其维修操作是比较复杂的,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也会造成额外成本的投入。焊接连接的方法具有节省工期、施工效率高的特点,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抗震能力差,在地震的长期荷载作用下很可能产生脆性破坏。因此如何找到一种后张预应力梁与柱的干连接构造成为影响这种诸多有益性结构形式的关键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后张预应力的梁与柱干连接结构,结构简单,实现了后张预应力梁与柱连接的良好匹配,可以减轻地震、建筑物倒塌等造成的损害。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后张预应力梁与柱的干连接结构,包括边柱、中柱和梁,梁两端分别置于边柱、中柱的柱牛腿上;中柱内设有圆弧形且朝上的第一排后张预应力筋和第二排后张预应力筋,所述第一排后张预应力筋和第二排后张预应力筋两端分别斜向上穿出中柱再从梁端部进入,最后从梁顶面穿出并锚固;所述梁内沿纵向布置与其长度相当的梁抛物线后张预应力筋和梁直线后张预应力筋;所述边柱内设有圆弧形且朝上的第一排后张预应力筋和第二排后张预应力筋,所述第一排后张预应力筋和第二排后张预应力筋一端斜向上穿出边柱再从梁端部进入,最后从梁顶面穿出并锚固,另一端穿出边柱后直接锚固。
上述技术方案的锚固点均在梁的顶部或柱侧面,施工简便、可靠、快捷,解决了湿连接的缺陷、焊接与螺栓干连接容易脆性破坏的不足,施工质量更易得到保障。这种连接结构充分体现了预应力混凝土作为梁的优势,可以减少梁截面的尺寸,增加梁截面跨度。梁柱的后张预应力连接,实现了后张预应力梁与柱连接的匹配,提供的预应力连接,可以减轻地震、建筑物倒塌等造成的损害。
连接梁、柱的锚固点为凹槽形状,在锚固点采用锚具把张拉后的后张钢筋锚固于梁上,凹槽锚固点预埋钢板做局部加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排后张预应力筋和第二排后张预应力筋在梁顶面上的锚固的点与相应梁端头的距离分别为梁长的1/3和1/4左右,从而避免由于锚固点在某一区段上的应力集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89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型桥梁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向预载桥梁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