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处理回转窑废气装置的一次风引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7990.5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1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杨肇博;白城;王琳琳;程伟丰;刘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3G7/06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风 引射装置 高温废气 冷却装置 混合区 废气通道 喉部 废气 本实用新型 管式换热器 废气装置 回转窑 引射 热一次风管道 一次风进口 达标排放 废气处理 工艺要求 管程出口 回收设备 扩散结构 连接喉部 热量回收 一次热风 余热锅炉 可燃物 等热 喷口 正对 中轴 收缩 燃烧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一种处理回转窑废气装置的一次风引射结构,包括高温废气冷却装置、一次风引射装置、喉部混合区,所述高温废气冷却装置的废气通道与一次风引射装置的废气通道相连通,一次风引射装置的废气通道连接喉部混合区,所述一次风引射装置的一次风进口连接高温废气冷却装置的管式换热器,高温废气冷却装置的管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连接一次风引射装置的热一次风管道,一次风引射装置的一次热风喷口位于一次风引射装置的中轴、正对喉部混合区,所述喉部混合区为收缩扩散结构。本实用新型针对工艺要求和废气成分将废气处理为不含可燃物的安全废气,使燃烧后的废气可被余热锅炉等热回收设备进行热量回收,同时确保达标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钒钛预还原回转窑废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回转窑废气装置的一次风引射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种钒钛生产工艺过程中会通过回转窑设备对钒钛矿进行预还原处理。回转窑内为正压还原性气氛,不含O2。回转窑出风口要求控制微正压(10~30pa)。在预还原反应后会产生含有少量H2、CO(可燃物含量≤15%)和较高含尘量(约20~30g/Nm3)的高温(600~700℃)可燃废气。灰分中含有大量的碳粉(C),此部分废气必须经过处理后才可以排放。由于可燃物含量很低,高温空气和冷空气混合后的温度约为350℃,并且由于不可燃物质的影响,所以此种废气不易稳定完全燃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回转窑废气装置的一次风引射结构,针对工艺要求和废气成分将废气处理为不含可燃物的安全废气,使燃烧后的废气可被余热锅炉等热回收设备进行热量回收,同时确保达标排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处理回转窑废气装置的一次风引射结构,包括高温废气冷却装置、一次风引射装置、喉部混合区,所述高温废气冷却装置的废气通道与一次风引射装置的废气通道相连通,一次风引射装置的废气通道连接喉部混合区,所述一次风引射装置的一次风进口连接高温废气冷却装置的管式换热器,高温废气冷却装置的管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连接一次风引射装置的热一次风管道,一次风引射装置的一次热风喷口位于一次风引射装置的中轴、正对喉部混合区,所述喉部混合区为收缩扩散结构。
所述高温废气冷却装置包括废气通道、管式换热器,所述管式换热器横向设置在废气通道中。
所述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为多层顺列布置,换热管间距大于75mm,换热管管径从上层往下层逐层递减或每两层递减,顶层管束为实心的耐磨保护管,管径比第二层管束管径大。
所述一次引风装置包括废气通道、冷一次风管道、热一次风管道、补偿器、一次热风喷口、螺旋片,冷一次风管道连接管式换热器的管程进口,热一次风管道连接管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热一次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一次热风喷口,一次热风喷口从废气通道的侧壁横向伸入,正对喉部混合区,在一次热风喷口内设有螺旋片,所述废气通道的上端连接高温废气冷却装置的废气通道,下端为第一排灰口,在热一次风管道上设置有补偿器。
在所述喉部混合区处安装有点火稳燃蓄热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于工程实现。
1)本实用新型具一次除尘功能,在燃烧前应用惯性除尘原理,利用空气预热器管路和空气对热废气冷却获得较低的空气流速,使不可燃大颗粒尘埃降落在第一排灰口。可有效去除25%以上的不可燃灰尘,减小后续工段对设备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具有低压引射功能。通过一次风进口调节阀控制引射风风量,来控制引射风引射能力,从而控制窑头罩处的风压为工艺规定压力。同时,由于碳的比重较轻,可燃废气中的碳会被引射风吸附并燃烧,而较重的组分会落入第一排灰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79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