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分子量端氨基聚醚的连续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3999.9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7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勇;邢益辉;黄书宇;赵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00 | 分类号: | C08G65/00;C07C213/02;C07C217/2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李建芳 |
地址: | 211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氨基聚醚 连续制备装置 小分子量 固定床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 聚醚多元醇 二级气液分离器 一级气液分离器 循环氢压缩机 反应转化率 混合预热器 原子经济性 产品储罐 储氢装置 反应条件 加压液化 循环回用 液氨储罐 原料进料 原料制备 废水池 干燥塔 脱氨塔 脱水塔 伯胺 产能 储罐 空速 闪蒸 中段 节约 环保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分子量端氨基聚醚的连续制备装置,包括储氢装置、液氨储罐、聚醚多元醇储罐、混合预热器、固定床反应器Ⅰ、固定床反应器Ⅱ、一级气液分离器、中段干燥塔、二级气液分离器、循环氢压缩机、闪蒸脱氨塔、加压液化装置、脱水塔、废水池和产品储罐;本实用新型小分子量端氨基聚醚的连续制备装置,结构简单,反应条件更温和,温度、压力均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易于工业化推广与应用;有效提升了设备的原料进料空速,显著提升了产能与经济效益;减少了H2的使用量,提高反应过程的原子经济性;实现液NH3和H2循环回用,既环保又节约;适用于以分子量为230~900的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制备端氨基聚醚,反应转化率≥99.0%,伯胺选择性≥98.5%,推广价值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分子量端氨基聚醚的连续制备装置,属于端氨基聚醚的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端氨基聚醚(Amine-Terminated Polyether,ATPE),又名聚醚胺,是一类聚氧化烯烃类化合物,其分子主链为聚醚骨架,末端却是由氨基封端。根据氨基中H原子被取代的个数,又可分为伯胺基、仲胺基端氨基聚醚。目前,国内端氨基聚醚产品的生产多为间歇法,产品种类不全、质量不稳定,产能也根本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而目前国外公司端氨基聚醚的合成主要为连续化的气、液、固三相的固定床临氢氨化反应。固定床连续合成法是目前合成端氨基聚醚最为可行,产品质量最稳定而且较为环保的一种方法,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在进行相关研究。
专利CN103626988公布了以金属Ni/Cu/M/Al2O3为催化剂,采用固定床连续合成小分子量端氨基聚醚的方法,M为Cr、Fe和Zn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助剂。将小分子量聚醚多元醇在180~220℃、14~25MPa下进行临氢氨化反应制备端氨基聚醚的方法。伯胺产品选择性97.5%,但反应转化率只能达到85.1%,产品未能达到市场同类产品指标,且反应温度和压力均较高,操作安全性差。
专利CN102585211公布了以大孔镍基催化剂,在180~260℃、10~14MPa下连续合成制备端氨基聚醚的方法。该法包括以下三个连续的阶段:预处理阶段、反应阶段以及后处理阶段。其催化剂含质量分数75~80%的Ni,15~20%的Cu,1~5%的Cr以及0.5~2%的Co。此法合成的端氨基聚醚产品伯胺选择性97~99%,反应转化率95%~99%,虽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反应转化率以及伯胺产品选择性,但仅提及了未反应掉的NH3和H2的回收,却未能实现其循环套用,增加了环境污染的概率,降低了工艺操作的安全性。且10~14MPa的反应压力很难进行工业化放大与生产。
专利CN106633028利用固定床在180~260℃,1~20MPa,氨醇摩尔比1~15的条件下连续合成端氨基聚醚,过程操作简便,且实现了NH3和H2的循环利用,减少了污染,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利用该法制备的端氨基聚醚反应转化率仅92%左右,伯胺选择率也只有91~95%,且只合成了分子为230和400的小分子量端氨基聚醚,其他低分子量的端氨基聚醚产品没有涉及。
专利CN106633208公布了以Ni-Cu-Cr-M-N为催化剂连续催化合成制备端氨基聚醚的方法。M为稀土金属或贵金属助催化剂,N为载体,催化剂比表面积150m2/g以上,孔容0.3ml/g以上。该法合成出的端氨基聚醚产品伯胺选择性大于95%,反应转化率也大于95%,但未能实现反应过程中的H2和液NH3的循环套用,且产品中伯胺含量较国内相关产品偏低,产品质量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分子量端氨基聚醚的连续制备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39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