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菌袋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1612.6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9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林显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显琛 |
主分类号: | A01G18/66 | 分类号: | A01G18/66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何小星 |
地址: | 350609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筒 菌土 塑料膜 剥离机构 分离组件 粉碎机构 夹持组件 菌袋处理 破碎机构 疏松机构 延伸部 钩部 菌袋 破膜 本实用新型 对称设置 间距可调 切边部件 圆心连线 组件包括 钩阵列 横切 竖直 破碎 转动 平行 剥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菌袋处理装置,包括塑料膜剥离机构和菌袋土疏松机构;所述塑料膜剥离机构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夹持组件、破膜组件和分离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竖直对称设置的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且两圆盘间距可调,所述破膜组件包括横切部件和切边部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滚筒和多个刷钩;所述滚筒的轴心与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的圆心连线平行,所述刷钩包括钩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一端与滚筒固定连接;多个刷钩阵列设置在滚筒上;钩部朝向与滚筒的转动方向相同,菌袋土疏松机构包括菌土破碎机构和菌土粉碎机构,所述菌土破碎机构将塑料膜剥离机构剥离塑料膜后的菌土进行初步破碎后再投入菌土粉碎机构内进行粉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菌袋处理装置,属于食用菌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食用菌在工业化生产中一般采用标准菌袋进行种植,而种植后的菌袋需要丢弃,因此产生大量的废弃菌袋,而且现有的菌袋一般用塑料作为外包装,菌袋土一般比较重,采用人工分离菌袋的塑料膜和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分离效率底下,企业往往直接丢弃废弃菌袋土;因此一种能够分离菌袋处理装置在实际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菌袋处理装置,该菌袋处理装置能够实现对菌袋的塑料膜进行剥离和将分离塑料膜后的菌袋土进行破碎,省去大量的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菌袋处理装置,包括塑料膜剥离机构和菌袋土疏松机构;所述塑料膜剥离机构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夹持组件、破膜组件和分离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竖直对称设置的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且两圆盘间距可调,所述破膜组件包括横切部件和切边部件;所述横切部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刀具和驱动第一刀具左右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切边部件包括两第二刀具,所述第二刀具为环形刀具,两个第二刀具设置在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之间且其中一个第二刀具靠近第一圆盘内侧壁,另一个第二刀具靠近第二圆盘的内侧壁;所述分离组件包括滚筒和多个刷钩;所述滚筒的轴心与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的圆心连线平行,所述刷钩包括钩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一端与滚筒固定连接;多个刷钩阵列设置在滚筒上;钩部朝向与滚筒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钩部勾住菌袋塑料膜,便于塑料膜经过破膜组件切割分体后的拖出;菌袋土疏松机构包括菌土破碎机构和菌土粉碎机构,所述菌土破碎机构将塑料膜剥离机构剥离塑料膜后的菌土进行初步破碎后再投入菌土粉碎机构内进行粉碎。
其中,所述第一圆盘与一第一竖杆一端在其圆心处转动连接,第一竖杆另一端与机架水平滑动连接;第二圆盘一第二竖杆一端在其圆心处转动连接,第二竖杆另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第一竖杆由一第一气缸推动在机架上滑动,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一刀具与机架滑动连接且其刀刃朝向夹持组件,第一刀具一侧与第二气缸的推杆固定连接,由第二气缸的推杆推动第一刀具左右滑动。
其中,所述菌土破碎机构包括进料斗、破碎仓和水平设置在破碎仓内的蛟龙轴;所述进料斗与破碎仓连通,破碎仓远离进料斗一端下方设置有出料口;废弃菌袋土从进料斗进入破碎仓内通过蛟龙轴向出料口移动;所述菌土粉碎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漏斗状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橄榄状的中心转体;所述壳体包括喇叭口和第二延伸部;所述喇叭口与第二延伸部连通;所述喇叭口的开口朝向出料口,中心转体间隙设置在喇叭口内;所述菌土粉碎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一端与中心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一第三电机皮带联动;所述第二延伸部下端设置有土壤出口。
其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菌袋的引导组件;所述引导组件设置在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之间;所述引导组件包括支撑杆和倾斜引导板;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倾斜引导板的固定连接;所述倾斜引导板的低端朝向进料斗上方,所述倾斜引导板的内弧面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滚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显琛,未经林显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16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针菇菌种培养罐
- 下一篇:一种食用菌培养瓶的挖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