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油水界面深度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0821.9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0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思凡;陈在君;李前春;胡东锋;王玉;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5/18 | 分类号: | G01B5/18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吴倩倩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钮 磁铁 钢球 油水界面 刻度管 弹簧 短轴 下端 本实用新型 进出液口 深度计 读取 吸力 油水界面测量 锥管螺纹连接 刻度管内腔 测量问题 磁铁吸力 上下移动 外套内腔 上端 密封件 排气孔 按下 内孔 上顶 吸住 紧贴 穿过 脱离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油水界面深度计,包括外套和刻度管,所述外套内腔自上而下包括按钮、短轴、弹簧、密封件、磁铁和钢球,其中短轴中上部穿过磁铁内孔和弹簧,与按钮下端连接,可随按钮一起上下移动,弹簧上顶按钮,下抵磁铁,磁铁可通过吸力吸住钢球,使钢球紧贴短轴下端,所述刻度管上端通过锥管螺纹连接于外套下端,其上部设有排气孔,下部设有进出液口,通过简单的U型管原理,即可使液体流入刻度管,然后按下按钮,利用脱离磁铁吸力的钢球下落到刻度管内腔底部封住进出液口,上提后再读取界面深度,便于人工随时随地的使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无油水界面测量设备场合中油水界面深度的测量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油水界面深度计。
背景技术
在石油勘探开发炼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油水混合物,需对该混合物进行油水界面测量,现有的油水界面液位计和油水界面深度测量设备都需要预装在油水罐上,然后才能进行测量,如专利“无线液位界面仪”(公开号:CN102519547A),“一种数字式油水分界面高度测量传感器”(公开号:CN103487116B),“带油水界面测量功能的液位计浮子”(公开号:CN204154361U)等,然而在一些未安装油水界面液位计和油水界面深度测量设备的场合,或不适合安装油水界面液位测量仪的场合,尚没有合适的油水界面深度测量设备,为此,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油水界面深度计,可以像温度计测量温度一样随时测量油水界面的深度,满足了生产急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油水界面深度计和使用方法,解决无油水界面测量仪场合中油水界面的实时测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油水界面深度计,包括外套和刻度管,所述外套内腔自上而下包括按钮、短轴、弹簧、密封件、磁铁和钢球,其中短轴中上部穿过磁铁内孔和弹簧,与按钮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弹簧上端和按钮相顶,下端和磁铁相抵,磁铁和钢球相吸,并且钢球紧贴短轴下端,所述刻度管上端通过锥管螺纹连接于外套下端,且与磁铁下端面相抵,且刻度管上端设有排气孔,下端设有进出液口,并直接与刻度管的内腔相通。
所述短轴为非铁磁材质,中上部为圆轴,下端为半球形圆壳,并且下端部半球形圆壳的球径略大于钢球球径1-2mm。
所述的短轴为铝性材质。
所述外套为透明材质,上端设有挡圈,下端为锥管扣内螺纹。
所述磁铁内孔与外圆柱面分别设置有密封件,并且磁铁下端为半圆形凹槽,短轴下端镶嵌在半圆形凹槽内。
所述刻度管为透明材质,并且其上端为锥管扣外螺纹。
所述的进出液口与刻度管内腔之间的连通过渡位置是以钢球直径为直径的半球漏斗结构,刻度管的排气孔与进出液口之间均匀设有刻度。
所述钢球外表面包裹一层较薄的耐油胶体材料。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首先确认钢球是否在短轴下端的半球形圆壳内,如果未在,则将手握住便携式油水界面深度计的外套,然后在未按按钮的状态下,直接竖直反转,使钢球回到短轴下端的半球形圆壳内,磁铁会吸住钢球,使其紧紧贴在短轴下端的半球形圆壳内。
步骤2:继续握住便携式油水界面深度计的外套,在未按按钮和未封住排气孔的状态下,竖直慢速插入油水混合物中,首先水会进入刻度管内腔,然后是油,待预计油进入刻度管以后,按下按钮,推动钢球脱离磁铁的吸力,跌落至刻度管内腔下端半球漏斗处,并通过面密封封死进出液口,防止上提时漏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08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