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智能控制系统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96935.0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7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罗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鑫宇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79 | 分类号: | F24F11/79;F24F11/80;F24F11/63;F24F11/88;F24F120/12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胡盛登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片机模块 数据包 空调 智能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 解析结果 空调扇叶 室内 电机 红外传感器模块 串口通信模块 传感器技术 红外传感器 红外热电堆 数据包通过 结果数据 扫描结果 室内人数 通信模块 传输 电控板 智能化 开合 增效 解析 升高 分析 扫描 采集 节能 转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智能控制系统模块,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扫描室内并将扫描结果转化成数据包通过I2C传输到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模块对红外传感器传输过来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单片机模块根据数据包的解析结果通过串口通信模块控制空调的开启和关闭,单片机模块根据数据包的解析结果通过电机通信模块控制空调扇叶的开合角度。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热电堆传感器技术,采集分析出当前室内人数和人体温度,可得出目前是需要降低室内温度还是需要升高室内温度的结果数据,并且分析得出空调扇叶需要电机如何旋转的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传给空调电控板,让其进行相应操作。智能化程度显著提高,并能够起到节能增效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智能控制系统模块,特别涉及红外热电堆传感器和空调扇叶电机控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智能家电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空调作为一种常见家电,其智能化的改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有的空调智能化程度低,不能够根据室内的实际情况自动进行开启和关闭以及调整空调扇叶的开合角度,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智能控制系统模块,通过红外热电堆传感器技术,采集分析出当前室内人数和人体温度,可得出目前是需要降低室内温度还是需要升高室内温度的结果数据,并且分析得出空调扇叶需要电机如何旋转的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传给空调电控板,让其进行相应操作。智能化程度显著提高,并能够起到节能增效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空调智能控制系统模块,包括红外传感器模块以及单片机模块,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扫描室内并将扫描结果转化成数据包通过I2C传输到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模块对红外传感器传输过来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单片机模块根据数据包的解析结果通过串口通信模块控制空调的开启和关闭,单片机模块根据数据包的解析结果通过电机通信模块控制空调扇叶的开合角度。
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包括德国迈来芯的MLX90621红外热电堆传感器,红外热电堆传感器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并联连接有二极管D3,红外热电堆传感器的数据信号线分别连接电阻R9和电阻R10,电阻R9和电阻R10后分别串联连接有电容C9和电容C10,电容C9和电容C10直接连接到4脚插槽J4的SDA脚和SCK脚,插槽J4的P1脚接外部供电电源,插槽J4的P4脚接地,红外热电堆传感器扫描室内并转换成数据包通过数据信号线传输到插槽J4的SDA脚和SCK脚。
所述单片机模块包括单片机,单片机为ATMEL的AT89C2051单片机,单片机的两个I2C引脚连接插槽J2的SDA脚和SCK脚用以接收红外传感器模块通过插槽J4传输的数据包,插槽J2的P1脚经电阻R4接电源VCC,槽J2的P1脚上还并联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的两引脚分别串联电容C4和电容C5后接地用以给单片机U2滤波。
所述串口通信模块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为意法半导体的ULQ2003A芯片,驱动芯片的输入端分别接单片机的UART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单片机的输入输出信号经过驱动芯片后分别连接入电阻R2和电阻R3,然后再连接入插槽J1的UART_RX和UART_TX引脚当中,插槽J1的P1引脚为VCC输入引脚,用于给整个单片机模块提供电源输入,插槽J1的P1引脚连接电容C1后接地,插槽J1的P1引脚连接电阻R1后输出电压VCC,电容C1和电阻R1并联,插槽J1为5脚插槽。
所述电机通信模块包括P沟增强型场效应管D1和P沟增强型场效应管D2,单片机的另外两个I2C引脚分别串联电阻R5和电阻R7后连接到P沟增强型场效应管D1的栅极和P沟增强型场效应管D2的栅极,P沟增强型场效应管D1的基极连接到插槽J3的SDA脚,P沟增强型场效应管D2的基极连接到插槽J3的SCK脚,所述P沟增强型场效应管D1的漏极接电源并串联电阻R6和电容C6后接地,P沟增强型场效应管D2的漏极接电源并串联电阻R8和电容C8后接地,插槽J3的P1引脚为电源输出引脚,插槽J3的P1引脚还串联有接地的电容C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鑫宇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鑫宇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969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