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Z字弯结构推动卡的电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96168.3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1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邓洋;谭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58 | 分类号: | H01H50/5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动卡 衔铁 动簧片 本实用新型 电磁继电器 动簧 簧片 弯臂 张口 配合 动作可靠性 结构改进 装配过程 动触点 反力 毛屑 柔度 对称 自动化 塑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Z字弯结构推动卡的电磁继电器,包括衔铁、推动卡和动簧;所述动簧包括动簧片和固定在动簧片末端的动触点;所述推动卡的一端与衔铁相配合,所述推动卡的另一端与动簧片相配合;所述推动卡的一端设为张口结构,张口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Z字弯臂,所述衔铁的头部配合在两个Z字弯臂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改进,一方面避免了衔铁与推动卡装配过程中塑料毛屑的产生,并易于实现自动化;另一方面能够间接提升推动过程簧片的柔度,降低了簧片的反力,提升了产品的动作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Z字弯结构推动卡的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电能转化磁能再转化成机械能,利用机械能接通和分断被控制的电路,实现“继电”的作用。
对于继电器而言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特别是金属、铁件和塑料之间的配合设计尤为重要。同时要考虑如何在推动过程降低簧片反力,确保动作过程的可靠性。而长期以来,继电器推动卡与衔铁装配时经常容易产生塑料屑,或者发生配合位置推动卡断裂现象。因此,在设计过程如何考虑各零部件之间的易于装配、无毛屑以及零件本身强度等问题成为制造厂的重要课题。
在传统的继电器设计中,特别对于卧式结构(即磁路呈卧式)继电器,衔铁与推动卡之间的连接多数采用卡扣式结构。在这种结构中,需要在衔铁头部设计小凸台,在推动卡配合位置设计与之配合的方孔,或者在推动卡头部设计凸台,在衔铁头部开孔,无论哪种方案装配过程中需将凸台压入方孔内,在塑料上开方孔容易引起配合位置塑料的断裂,特别是压入过程有产生塑料屑的风险。对应推动卡头部,特别是多组触点的设计,多数是两边各设置推动点,簧片扭摆幅度大,影响产品性能。
虽然,现在很多产品在细节上作了设计改进,譬如在凸台、方孔棱边倒圆角,减少配合过盈量等措施避免塑料屑的产生,但由于零件难免出现制造偏差或者设备偏差等,最终也会导致装配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Z字弯结构推动卡的电磁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一方面避免了衔铁与推动卡装配过程中塑料毛屑的产生,并易于实现自动化;另一方面能够间接提升推动过程簧片的柔度,降低了簧片的反力,提升了产品的动作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Z字弯结构推动卡的电磁继电器,包括衔铁、推动卡和动簧;所述动簧包括动簧片和固定在动簧片末端的动触点;所述推动卡的一端与衔铁相配合,所述推动卡的另一端与动簧片相配合;所述推动卡的一端设为张口结构,张口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Z字弯臂,所述衔铁的头部配合在两个Z字弯臂之间。
所述衔铁的头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口,所述推动卡的一端的两个Z字弯臂分别嵌置在衔铁的头部的两个第一卡口中,所述第一卡口的开口宽度与推动卡的厚度相匹配。
所述推动卡的一端的张口结构内设有向张口结构的开口方向延伸的凸伸部,所述Z字弯臂的尾部设有限位凸,所述衔铁的头部的厚度方向限位在推动卡的凸伸部与Z字弯臂的限位凸之间。
所述推动卡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推动臂和第二推动臂以适配在所述动簧片的对应在动触点的两边位置,且第一推动臂和第二推动臂的高度位置不相同。
所述动簧片为两个,两个动簧片并排配合在所述推动卡的另一端;所述推动卡的另一端设有两个第一推动臂和两个第二推动臂,其中,两个第一推动臂处在所述推动卡的另一端的中间,两个第二推动臂处在所述推动卡的另一端的两侧。
所述第一推动臂的高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推动臂的高度尺寸。
所述动簧片的外侧设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二推动臂设有卡凸,所述第二推动臂的卡凸配合在动簧片的第二卡口中。
所述动簧片由根部向上分设为开叉的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所述动触点固定在第一片体的末端,所述第一推动臂与第一片体相接触,所述第二卡口设在第二片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961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触器触头灭弧结构以及灭弧罩
- 下一篇:一种新型保险丝/继电器自动送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