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硫吸收塔浆液密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96152.2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0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岳洪亮;赵辉;杨凯元;吴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04 | 分类号: | G01N9/04;G01N9/3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吴雯珏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筒 吸收塔 脱硫吸收塔浆液 密度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 进浆管道 溢流管道 浆液密度测量 测量原理 底部区域 间接测量 浆液压力 设备结构 变送器 出口端 废水池 进浆阀 有压力 侧壁 外设 检修 测量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吸收塔浆液密度测量装置,用于吸收塔内浆液密度测量,包括一测量筒,所述吸收塔底部与测量筒底部之间连接有一进浆管道,在进浆管道中设有一进浆阀;所述测量筒的顶部连接有一溢流管道,所述溢流管道的出口端连接至废水池中,所述测量筒位于底部区域的侧壁上安装有压力变送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外设测量筒浆液压力间接测量吸收塔密度,测量原理及设备结构简明了然,测量准确性显著提高,易于维护,降低后期检修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力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脱硫吸收塔浆液密度测量。
背景技术
目前,在湿法脱硫中,吸收塔浆液密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环节,浆液密度过高可能导致塔内浆液沉积、系统结垢堵塞、设备磨损等影响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现象出现,浆液密度过低,又会造成脱硫效率降低,环保数据不达标。因此准确测量浆液密度是设备可靠运行的重要参数。
据申请人了解,目前火力发电厂脱硫吸收塔浆液的密度测量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吸收塔本体安装差压变送器,从而换算出浆液密度,该方法的优点为设备构造简单,便于维护;第二种方式,取样后浆液进入质量流量计,通过科氏力质量流量法获取,该方法的优点为数据测量准确稳定。
但是,采用差压变送器存在缺点如下:由于吸收塔内多台搅拌器、浆液循环泵需不间断运行,塔内浆液时刻处于剧烈运动状态,对压力测点扰动较大,影响测量准确及数据稳定性。采用科氏力质量流量法存在缺点如下:价格昂贵,且设备本身存在寿命周期,由于使用后逐渐出现磨损会造成零点漂移、测量数据不稳定等现象,仪表出现故障时需专业人员进行检测维修,维护成本较高。
因此,提供一种脱硫吸收塔浆液密度测量装置,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硫吸收塔浆液密度测量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以上采用差压变送器而存在的测量准确性较差和数据稳定性较弱的问题,以及采用科氏力质量流量法而存在的使用、维护成本较高,后期容易出现零点漂移、测量数据不稳定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硫吸收塔浆液密度测量装置,用于吸收塔内浆液密度测量,包括一测量筒,所述吸收塔底部与测量筒底部之间连接有一进浆管道,在进浆管道中设有一进浆阀;所述测量筒的顶部连接有一溢流管道,所述溢流管道的出口端连接至废水池中,所述测量筒位于底部区域的侧壁上安装有压力变送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测量筒的底部设有一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的出口端连接至废水池中。
2、上述方案中,所述排污管道中设有一排污阀。
3、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冲洗管道,冲洗管道中设有一冲洗阀,所述冲洗管道的入口端为脱硫工业水,所述冲洗管道的出口端连接至进浆管道中,并位于进浆阀和测量筒之间。
4、上述方案中,所述测量筒上安装有三台压力变送器。
5、上述方案中,所述压力变送器采用隔膜式压力变送器。
6、上述方案中,所述压力变送器安装在测量筒底部上方的0.5±0.1米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脱硫吸收塔浆液密度测量装置,采用外设测量筒浆液压力间接测量吸收塔密度,测量原理及设备结构简明了然,测量准确性显著提高,易于维护,降低后期检修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未经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961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岩石密度精准对比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粘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