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生产用组合式底座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88370.1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3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易青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B11/00 | 分类号: | B23B11/00;B23K3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形固定槽 组合式底座 固定装置 装置本体 机器人 第一活动板 圆形固定槽 支撑底座 气缸 把手 本实用新型 固定稳定性 机器人底座 固定设置 固定凸块 固定板 活动板 活塞杆 内侧壁 上表面 弹簧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生产用组合式底座固定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支撑底座,所述装置本体的边侧四周安装有把手,且把手正中间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气缸,所述活塞杆远离气缸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装置本体的内侧底部安装有第二圆形固定槽,且第二圆形固定槽的上表面四周安装有第二固定凸块,所述支撑底座的内侧底部安装有第二方形固定槽,且第二方形固定槽内侧四周设置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一方形固定槽的内侧四周安装有第一活动板,且第一活动板与第一方形固定槽内侧壁通过第一弹簧相连接。该机器人生产用组合式底座固定装置,可便于对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机器人底座进行固定,且固定稳定性高,大大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器人生产用组合式底座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各个部件进行固定,然后进行焊接加工等步骤,但是就目前市场上机器人生产用底座固定装置而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使用,比如不方便对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机器人底座进行固定,且固定不稳定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机器人生产用组合式底座固定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生产用组合式底座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方便对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机器人底座进行固定,且固定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生产用组合式底座固定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支撑底座,所述装置本体的边侧四周安装有把手,且把手正中间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固定在装置本体的上方四周,且气缸与活塞杆相连接,所述活塞杆远离气缸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装置本体的内侧底部安装有第二圆形固定槽,且第二圆形固定槽的上表面四周安装有第二固定凸块,所述第二圆形固定槽上方四周安装有第一圆形固定槽,且第一圆形固定槽的上表面四周安装有第一固定凸块,所述第一固定凸块和第二固定凸块的上表面均设置有防滑螺纹,所述支撑底座的内侧底部安装有第二方形固定槽,且第二方形固定槽内侧四周设置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与第二方形固定槽内侧壁通过第二弹簧相连接,且第二方形固定槽上方四周安装有第一方形固定槽,所述第一方形固定槽的内侧四周安装有第一活动板,且第一活动板与第一方形固定槽内侧壁通过第一弹簧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把手设有八个,且其两两为一组均匀的分布在装置本体的四周,同时装置本体为空心结构。
优选的,所述活塞杆与固定板为一体式结构,且固定板横截面的形状为半圆环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形固定槽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圆形固定槽横截面的面积,且第二圆形固定槽固定在第一圆形固定槽内侧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形固定槽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方形固定槽横截面的面积,且第二方形固定槽固定在第一方形固定槽内侧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均设有四处,且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分别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机器人生产用组合式底座固定装置,可便于对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机器人底座进行固定,且固定稳定性高,大大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在装置本体上方四周均设置有气缸,使用过程中,可同时启动气缸带动活塞杆伸缩,从而达到对第一圆形固定槽和第二圆形固定槽上的机器人底座进行稳定固定的目的,且第一圆形固定槽和第二圆形固定槽大小不同,且交错排列,使用时便于对不同大小的圆形机器人底座进行固定,在支撑底座的内部设有大小不同的第一方形固定槽和第二方形固定槽,且第一方形固定槽和第二方形固定槽的内部均设置有活动板配合弹簧的结构,使用时便于对不同大小的方形机器人底座进行稳定固定,满足了机器人生产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未经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883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头仿形车床
- 下一篇:一种首饰饰带车花机的收送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