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动泵浦橡胶件压注成型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83511.0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4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谢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鑫联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黄耀钧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料孔 成型型腔 底板 压注成型 加热槽 上中板 下中板 橡胶件 压料板 泵浦 集料 凸台 微动 压料 柱子 连通 匹配 成型型腔位置 产品稳定性 待加工产品 加工产品 均匀对称 模具结构 使用周期 流道 偏模 紧凑 噪音 穿过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动泵浦橡胶件压注成型模,包括底板、下中板、上中板和压料板,底板上均匀对称设置有若干个成型型腔,成型型腔与待加工产品形状、尺寸完全匹配,下中板上开设有若干个下过料孔且与成型型腔位置对应且相互连通,上中板上开有集料加热槽和若干个上过料孔,上过料孔与下过料孔位置对应且相互连通,压料板底部设有压料凸台,压料凸台与集料加热槽形状、尺寸、位置完全匹配,成型型腔顶部柱子穿过下过料孔并延伸至上过料孔;直接通过型腔顶部柱子进料无需流道,进料均匀,得到产品稳定性好,使用噪音小使用效果好,模具结构紧凑不易偏模,加工产品使用周期长,使用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动泵浦橡胶件的压注成型模。
背景技术
微动泵浦橡胶件(如图2所示),其生产工艺是采用平压成型模,通过平压成型模可以快速高效的得到所需的产品,但是也存在较大的缺陷,采用平压成型模其流道进料是不均匀的,这样得到的产品稳定性较差,产品使用时噪音大,非常影响产品的使用和使用效果,在生产时模具易偏模,这样生产加工出的产品使用寿命短,使用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进料均匀、产品稳定性好、产品使用噪音小、使用效果好、生产时不易偏模产品使用周期长、使用成本低的微动泵浦橡胶件压注成型模。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流道进料不均匀、产品稳定性差、产品使用噪音大使用效果差、生产时易偏模产品使用周期短、使用成本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动泵浦橡胶件压注成型模,包括底板、下中板、上中板和压料板,所述底板、下中板、上中板上均设有定位孔且位置、形状完全匹配,所述底板上均匀对称设置有若干个成型型腔,所述成型型腔与待加工产品形状、尺寸完全匹配,所述下中板上开设有若干个下过料孔且与成型型腔位置对应且相互连通,所述上中板上开有集料加热槽和若干个上过料孔,所述上过料孔与下过料孔位置对应且相互连通,所述压料板底部设有压料凸台,所述压料凸台与集料加热槽形状、尺寸、位置完全匹配,所述成型型腔顶部柱子穿过下过料孔并延伸至上过料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直接通过型腔顶部柱子进料无需流道,进料均匀,得到产品稳定性好,使用噪音小使用效果好,模具结构紧凑不易偏模,加工产品使用周期长,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待加工产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阅图1,一种微动泵浦橡胶件压注成型模,包括底板1、下中板2、上中板3和压料板4,所述底板1、下中板2、上中板3上均设有定位孔5且位置、形状完全匹配,通过定位孔方便定位加工生产及合模,所述底板1上均匀对称设置有若干个成型型腔11,所述成型型腔11与待加工产品形状、尺寸完全匹配,所述下中板2上开设有若干个下过料孔21且与成型型腔位置11对应且相互连通,所述上中板3上开有集料加热槽31和若干个上过料孔32,所述上过料孔32与下过料孔21位置对应且相互连通,所述压料板4底部设有压料凸台41,所述压料凸台41与集料加热槽31形状、尺寸、位置完全匹配,所述成型型腔11顶部柱子穿过下过料孔21并延伸至上过料孔32,生产加工时,先把料倒入上中板的集料加热槽中,等到加热时间后,通过压料板往下压,压料凸台进入集料加热槽后慢慢把热的液体料进出,而热的液体料直接通过型腔顶部柱子进料无需流道,进料均匀,得到产品稳定性好,使用噪音小使用效果好,模具结构紧凑不易偏模,加工产品使用周期长,使用成本低。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鑫联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鑫联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83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可移动的超声电导透药仪机体模具
- 下一篇: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