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双密闭门地下地震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81371.3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0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杨顺滨;潘文;黄欧龙;王建钢;白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部战区陆军第二工程科研设计所;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12 | 分类号: | E21F17/12;E06B5/12;E06B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2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门 地下工程 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 地下地震 独立连接 防护结构 水压密封 重密封 防毒 门板 门框 双重密闭功能 抗变形能力 抗冲击能力 闭合 加厚 地质缺陷 独立通道 过滤装置 结构抗震 结构需求 通道连接 倒U型槽 防震 隔震 耗能 墙体 加压 穿越 膨胀 | ||
本发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双密闭门地下地震防护结构,属于结构抗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双密闭门、独立连接通道以及隔震耗能层。密闭门具有双重密闭功能,包括了水压密封管与密封条,在密闭门闭合后,门板内的水压密封管加压膨胀,随后进入门框内的倒U型槽内,完成第一重密封;同时,门框上的密封条进入门板凹槽,完成第二重密封。独立连接通道连接地下工程中穿越地质缺陷的两个不同区域,并在通道内设置了防毒过滤装置。两个密闭门处经特殊处理墙体加厚,根据结构需求确定密闭门的抗冲击能力和抗变形能力,独立通道自身刚度和强度会弱于每一区段刚度和强度。本实用新型显著提高了地下工程防震、防毒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双密闭门地下地震防护结构,属于结构抗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在地下工程的施工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地质软弱层等一系列地质缺陷,在地震发生时地质缺陷会对地下工程的结构安全造成威胁。从国防安全的角度出发,地下防护工程也在不断地修建,同样的地下防护工程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地质软弱层等一系列地质缺陷的区域,由于国防工程的特殊性,不仅需要考虑其使用功能,更重要的还要考虑抗震、以及防止有毒气体从地质软弱层进入坑道内等问题。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针对地下工程的抗震和防毒的一些措施,包括设置隔震缝等抗震手段以及增设密闭门的防毒措施,但这些手段和措施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地下防护工程,在遇到地质软弱层等地质缺陷时的防震和防毒问题,严重威胁着地下结构及其内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双密闭门地下地震防护结构,用以解决现有地下工程在遇到地质软弱层等地质缺陷处的防震和防毒能力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双密闭门地下地震防护结构,包括双密闭门、独立连接通道以及隔震耗能层;所述的密闭门由门板、门框构成,所述的门板中设置U型槽并在U型槽处粘贴薄层密封材料,在U型槽内放置有水压密封管,门板的下侧还设置有注水口和水压感应装置,门框的下侧设置有变压注水装置,水压密封管与注水口以及水压感应装置相连,注水口还与变压注水装置相连,所述的门板边缘还设置有凹槽,所述的门框中设置有倒U型槽,并在倒U型槽处粘贴密封材料,所述的门框边缘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突出的密封条;独立连接通道连接A、B两个区域,并且独立连接通道内设置有防毒过滤水池、防毒过滤喷淋等装置;在衬砌结构的周围有隔震耗能层,其设置在有软弱层等地质缺陷存在的部位;通过设置双密闭门地下结构地震防护措施,保证在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不受地质缺陷的影响,避免结构整体受损,避免有毒有害气体入侵隧道,达到每个区域的地下结构独立、安全使用的目的。
所述的密闭门中的密封材料为薄层橡胶;所述的变压注水装置通过注水口向水压密封管内注入水,水压感应装置对水压密封管的压力进行监控。
所述的倒U型槽开口与门板上的U型槽开口对齐。
所述的密封条可以在门板闭合时塞进凹槽。
所述的隔震耗能层设置在软弱层等地质缺陷存在的部位,吸收有害能量,减小地下结构的响应。
所述的密闭门处的墙体应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其截面厚度取为衬砌截面厚度的2-3倍。
所述的独立连接通道范围内的衬砌结构自身的刚度应小于相邻区段衬砌结构的刚度,其截面厚度取为相邻区段衬砌厚度的2/3-3/4。
在包含地质缺陷的围岩与衬砌之间设置隔震耗能层(3);其中,隔震层的厚度取为衬砌厚度的1-2倍,长度取为衬砌断面高度的2-3倍且至少灌满整个连接通道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了双重密闭功能的密闭门,提高了地下工程的密闭性,避免有毒有害气体在隧道中扩散,进一步提高了地下工程的防毒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部战区陆军第二工程科研设计所;昆明理工大学,未经南部战区陆军第二工程科研设计所;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813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隧道渗漏水收集的导流板
- 下一篇:一种隧道机车安全运行的检测预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