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石墨烯的高散热电池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6472.1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2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木成;肖宗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紫阳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6/50;H01M10/613;H01M10/6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3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层 石墨烯改性 电池外壳 高散热 石墨烯 单层石墨烯 薄膜层 电池 粘贴 导热 本实用新型 电解液分解 薄膜横向 辐射散热 散热设备 使用寿命 鼓包 下端 塑料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含石墨烯的高散热电池外壳,该含石墨烯的高散热电池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塑料层,所述第二塑料层的下端依次粘贴有第二单层石墨烯薄膜层和第二石墨烯改性塑料层;所述含石墨烯的高散热电池外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石墨烯改性塑料层和第三石墨烯改性塑料层,所述第一石墨烯改性塑料层的内侧一侧粘贴有第一单层石墨烯薄膜层和第一塑料层。该含石墨烯的高散热电池外壳结合单层石墨烯薄膜横向导热以及石墨烯改性塑料辐射散热的优点,可以较快降低电池工作产生的温度,减少因电池温度原因造成的鼓包、电解液分解等问题,极大的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石墨烯的高散热电池外壳。
背景技术
电池由于工作时产生较高温度而不能及时散热,导致电池内部电解液分解极易导致电池鼓包影响电池使用。塑料外壳主要材料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或PP(聚丙烯)三者均没有较好的散热和导热功能,目前大多数电池外壳设计通过设置排气孔以及表面回型结构设计增加散热面积以提高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塑料外壳材质并没有较好的散热效果,通过改进设计的排气孔以及增加散热面积需要通过热对流才能有较好的效果,而大多数电池使用环境并不能提供较好的热对流,因此通过快速导热以及辐射散热对于电池散热才更有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石墨烯的高散热电池外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含石墨烯的高散热电池外壳,该含石墨烯的高散热电池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塑料层,所述第二塑料层的下端依次粘贴有第二单层石墨烯薄膜层和第二石墨烯改性塑料层;
所述含石墨烯的高散热电池外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石墨烯改性塑料层和第三石墨烯改性塑料层,所述第一石墨烯改性塑料层的内侧一侧粘贴有第一单层石墨烯薄膜层和第一塑料层,所述第三石墨烯改性塑料层的内侧依次粘贴有第三单层石墨烯薄膜层和第五塑料层;所述含石墨烯的高散热电池外壳的中部竖直安装有第三塑料层和第四塑料层。
进一步,所述第一单层石墨烯薄膜层、第二单层石墨烯薄膜层、第三单层石墨烯薄膜层的层数为1-3层。
进一步,所述第一塑料层、第二塑料层、第三塑料层、第四塑料层、第五塑料层的厚度为1-3mm。
进一步,所述第一石墨烯改性塑料层、第二石墨烯改性塑料层、第三石墨烯改性塑料层的厚度为1-3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该含石墨烯的高散热电池外壳结合单层石墨烯薄膜横向导热以及石墨烯改性塑料辐射散热的优点,可以较快降低电池工作产生的温度,可降低1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含石墨烯的高散热电池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石墨烯改性塑料层;2、第一单层石墨烯薄膜层;3、第一塑料层;4、第二塑料层;5、第二单层石墨烯薄膜层;6、第二石墨烯改性塑料层;7、第三塑料层;8、第四塑料层;9、第三石墨烯改性塑料层;10、第三单层石墨烯薄膜层;11、第五塑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含石墨烯的高散热电池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塑料层4,所述第二塑料层4的下端依次粘贴有第二单层石墨烯薄膜层5和第二石墨烯改性塑料层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紫阳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紫阳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64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